美國哈佛大學的教授出了一份報告,里面數據嚴明的列出各階層的財富積累狀況,針對的并非現在,而是向前數五代,大框架竟是選的美國百年內。得出的結論是,美國貧窮階級很難再有杰出的人才誕生,跟我國網絡上流傳的戲言「寒門難出貴子」如出一轍。
多數人看到這里,必然以為是階級固化的影響力在作祟,事實不然。
教授認為,經濟狀況從來不是限制孩子未來發展的根源,不然歷史上也不會有那麼多出身白丁的王侯將相之輩。同樣是寒門出身,有些人就能飛黃騰達,有些人卻只會固步自封,根源明明在原生家庭的身上,遇上這些父母,只會坑了孩子一生。
父母的眼界和格局較低
我的一位同事就是如此,做事只看眼前一畝三分地,不考慮以后,明明能力很強,算得上半個女強人,卻沒有野心,受困于當下。這不得不讓我好奇,為什麼會有對工作拼命卻選擇活在當下的人呢?后來認識時間長了,才知道她是隨了父母的「期望」。
很多家境貧寒的家長對孩子要求比較低,認為能夠平穩過一生即可,而我同事正是接受這種教育長大的。
明明并非池中物,卻甘愿活在平庸的日常中,不肯輕易冒險,這就是因為父母的教育限制了她的眼界和格局,也就成了我們所說的目光短淺。父母總喜歡對孩子哭窮
「咱家那麼窮,我哪來的錢給你?」在貧寒人家,這句話是很多父母都會說給孩子聽的,大多數情況是在孩子伸手要錢的時候。然而,家長卻不知道這種回應會讓孩子陷入怎樣的尷尬境地。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但凡出身貧寒的孩子,總是早熟而節儉的。由此可知,當孩子主動伸手要錢的時候,并非不清楚自家的經濟狀況,而是出于迫切的需求。這時候,無論如何家長也不該哭窮,因為家里窮并非是孩子造成,而是父母無能。
長期活在哭窮教育下的孩子,容易產生對家庭的負罪感,認為是自己拖累了全家,以至于開始對金錢過度執著,將來甚至為了金錢鋌而走險。
父母常對孩子傳播負能量
在面對經濟困境的時候,有些家長會迎難而上,也有些則截然相反,他們一蹶不振,渾身充滿了負能量,對生活缺乏成長的能力。面對孩子的時候也是如此,經常抱怨社會、抱怨生活、抱怨他人,而承受著戾氣的孩子就容易變成自怨自艾的人,嚴重的還會變得自卑懦弱,而這種性格的孩子,將來是很難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