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學習成績優異,畢業後找到一份既高薪又能實現自身價值的工作,最後再成為一位成功人士,受人敬仰。
成功的方式有很多,縱觀那些成功人士,他們的成功方式各不相同,但在他們童年時期,卻能找到很多相似之處。
哈佛大學曾對10000人進行抽樣調查,對他們的家庭環境、父母、親人進行走訪,分析後得出一個結論:一個人的成功和童年經歷有很大的關係。
成年獲得成功的人,童年大多有這幾個相同特徵
那些成年後的成功人士,在很小的時候就早早地出現了獨立意識。
他們在童年期間喜歡獨處,好奇心強,喜歡自己思考問題,能從一次次實踐中學到如何生活,這是以後在步入社會後,走向成功最需要的東西。
華為總裁汪正非說過:「只有不要臉的人,才會成為成功的人」。
每個人的成功路上都是充滿坎坷的,那些成功人士在奮鬥階段,也會經歷嘲笑和孤立,但那些「臉皮厚」的人,遇到挫折和失敗並非表現得一蹶不振,而是為了下次更好的努力,這樣的人自然更能抓住機會,繼續前進,直至成功。
很多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往往集中在孩子的智商培養或者是知識學習上,但其實如果從整個人生的跨度來看,讓孩子以後更有出息的方法,並非是逼迫學習那些超前的知識,而是培養孩子更好的情商,最主要的就是與人交往的能力。
即使是像馬雲、王健林這樣的頂級成功人士,他們也不可能單憑一己之力就做到今天這個位置,在他們的奮鬥過程中,人脈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資源。
那些成功人士,在小時候就表現出了外向活潑、愛交朋友這一點,可見,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是百利無一害的。
他們從小就酷愛閱讀,讀的書很多,涉獵內容也十分廣泛,這使得他們的知識豐富、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
那些從小就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孩子,相當于站在名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眼界和格局都是普通孩子不能比的。
縱觀歷史,那些名人偉人在童年時無一不喜歡閱讀,美國總統林肯就是如此,從童年開始,有兩本書就一直在他枕邊;而有著「巴菲特背後的男人」之稱的查理芒格則說過:我認為的聰明人,是沒有哪天不讀書的。可見,這些成功人士,閱讀已經成為了他們平日裡的一種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