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奶奶」帶娃火了,把4胞胎放溝渠「圈養」,老人帶娃不容易
2023/04/18

要說帶娃有多麻煩、多累,很多寶媽都是一肚子苦水。

即便家里只有一個孩子,也是常常鬧得雞飛狗跳,大人一刻不得閑。

但你能想象嗎?

1個人帶4個娃會是種怎樣的體驗?

有位農村奶奶因為1人帶4娃火了,一邊帶娃,一邊下地干活,兩不耽誤。

視訊里,一位奶奶正拿著鋤頭在地里干農活,而一旁的水泥溝渠里,則是4個穿著粉紅棉襖的4胞胎萌娃。

干枯的水泥溝渠高度,正好超過孩子胸口,既能阻擋孩子們四處亂跑,又方便奶奶一邊干農活,一邊回頭觀察孩子們的狀態。

看著奶奶辛勤勞作,4個小家伙也是十分乖巧,來來回回自己玩耍,既不哭也不鬧。

這樣一幅和諧畫面,如此「另類」的帶娃方式,讓眾多網友大呼「長了見識」,將奶奶的帶娃方式笑稱為「圈養」。

但玩笑歸玩笑,要不是實在沒有辦法,誰愿意頂著大太陽,一邊干農活,一邊帶著4個孩子到田里呢?

這位奶奶也是真的很不容易了。

現在年輕人工作忙,很多時候孩子都是由老人幫忙照顧,為了幫子女減輕負擔,老人帶娃帶的是心力憔悴。

帶4胞胎下地干農活,正是這種辛苦最樸素的體現。

老人帶娃能有多辛苦?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顯示:

中國現有隨遷老人近1800萬人,占全國2.47億流動人口的7.2%,其中專程照顧晚輩的比例高達43%。

毫無疑問,老人已經成了帶娃的主力軍。

無數老人代替了父母的位置,在將孩子交給老人后,年輕家長當起了撒手掌柜。

于是,老人不得不被迫丟掉喜愛的廣場舞、愛看的電視節目,每天圍著孩子打轉。

從早晨買菜做飯開始,一直到晚上哄娃睡覺結束,太多的重擔壓在了老人肩膀上,雜七雜八的各種事情,充斥了老人的全部生活空間。

之前有記者進行街頭采訪,有位王奶奶一人帶著兩個孩子,每天早上5點起,晚上9點睡,就像個陀螺一樣片刻不停歇。 翻開手中的白紙,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一天的形成,她生怕忘掉。

還有位64歲的郭奶奶,平時在江蘇帶外孫,寒暑假又要去杭州帶孫子,秋收時趕緊回山東老家忙農活。

一年365天,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年邁的父母在替子女負重前行。

說真的,老人帶娃沒有那麼糟

老人帶娃已經夠辛苦了,但很多時候子女卻并不領情,各種育兒矛盾頻發,老人受苦受累,還要常常忍受子女的指責、埋怨。

隨便打開一個社交媒體,我們都能看到對于老人帶娃的各種吐槽: 衣服穿得太厚、輔食營養不夠、對娃管教太松...

可仔細想想,老人帶娃真有想象中那麼糟嗎?

說真的,并沒有。

正是應了那句話:孩子怎麼都能長大啊,就算是自己養娃,誰能保證完美到無可挑剔?

我平時吃完晚飯經常在樓下遛娃,久而久之,和小區里一些幫忙帶娃的老人也熟了起來。

據我觀察,這些老人帶的娃都很不錯,身體健健康康,懂得基本的禮貌,性格也開朗大方,待人接物都沒問題。

當然了,可能會有一兩個孩子偶爾略微表現得跳脫,但說實話,這已經很好了,老人帶娃的「平均水平」相當高。

別對老人太苛刻了

作為年輕子女,要明白的一個問題是:

為了把娃帶好,老人已經做出了全部努力,她們需要的是支持和理解,而不是指責和埋怨。

隔代育兒,雖然矛盾無法避免,但我們可以選擇解決矛盾的方式,不必把關系弄得那麼緊張。

記得之前看過一個公益短片,媽媽從老家不遠千里來幫女兒帶娃,成了一名「老漂族」

可盡管老人已經付出了全部心血,還是常常受到女兒的埋怨。

有一次,孩子半夜發高燒,姥姥給孩子捂被子發汗,女兒看到后氣急了:

「我工作壓力那麼大!你到底是來幫我的還是……」

雖然女兒沒說全,但當媽的已經聽懂了。

她活了大半輩子,年近古稀還要在女兒家當「保姆」。

更可悲的是,這位老人站在原地,一動不敢動,大氣兒不敢出,就像是不小心犯錯的孩子。

現實生活中,類似情況不在少數。

太多的年輕人,一邊心安理得的把娃丟給老人,一邊止不住地嫌棄、抱怨。

殊不知,老人一輩子已經為子女付出了全部,等到垂暮之年,又將余生的愛和精力全部投注到了孩子身上。

這份愛的沉重,遠遠超出想象,作為子女,別對幫忙帶娃的老人太苛刻了。

結語:

老人幫忙帶娃,情況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糟。

當他們已經付出諸多心血,足夠辛苦時,我們應該多一些理解尊重,少一些埋怨指責。

平時晚上下班、周六日休假時,不妨從老人手里接過接力棒,與孩子共度一段親子時光,既是承擔起為人父母的責任,也是讓老人能夠歇一歇。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