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則新聞是這樣的。
一位幼兒園女老師帶著孩子們在戶外做活動玩耍,其中一個小男孩一直跟著老師,老師好奇地問男孩為什麼一直跟著自己,男孩說「因為我喜歡妳」,老師感到非常開心。
但是接下來男孩子的動作嚇到了女老師,這個孩子撅起小嘴、湊到老師臉上要親親,被老師拒絕了。被老師拒絕之后,男孩子明顯是要哭了。
老師并沒有不理睬,而是把孩子摟過來給孩子一個暖暖的擁抱,老師沒有不喜歡妳,但妳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很多家長也對老師的這一舉動表示贊同。
這位老師的做法很正確,很明顯這個年紀的孩子已經有了男女性別意識,他只是不懂如何正確表達對異性的喜愛,過于親密的舉動是需要禁止的,也是對班里其他女同學的尊重和保護。老師暖心的做法,不僅讓孩子意識到此舉不妥,還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不讓他失望。
有寶媽留言告訴派媽:
「我兒子五歲,在商場里把手伸進我衣服里,說要找糖吃,尷尬死了;去買衣服還老掀開別人試衣間的簾子,害我一直給人家道歉;上幼兒園還指著人家小女孩胸部問,為什麼妳的neinei沒有鼓起來,害我被老師拉去談話……」
我問她妳給妳家兒子在教育上是怎麼做引導的?她表現得很難以置信,告訴我,「我都沒把他當有性別的人看,他才多大啊懂個啥!」
事實上,從2歲多開始,孩子性別意識就開始萌芽了,這個時候適當的教育實在太有必要。提到教育,很多人冒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如何防止外人傷害,背心短褲蓋住的地方不能被別人看和摸」,這只是教育的一部分,還有一種常常被我們忽視的,就來自于家庭不恰當的養育方式。
關于上廁所不關門。很多有孩子的家庭,上廁所不關門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因為擔心孩子一個人在里面有什麼意外,不關門可以聽到孩子的動靜,有些孩子一個人不敢關門。
在外面的話確實有危險,但是在家我們一定要培養孩子上廁所關門、保護隱私的習慣。
否則,開著開著,就成了壞毛病。孩子習以為常后,會覺得上廁所不關門,是和吃飯喝水睡覺一樣的平常事,慢慢地便開始放下防備。
派媽曾經親眼看過一檔親子真人秀節目,出現這樣一幕:一個已經七歲半的小女孩,上廁所不關門直接脫了褲子就開始方便。
廁所門口都有攝像師、好多個機位,她也絲毫沒有覺得不關門上廁所是一件很羞恥的事情,這一點讓我匪夷所思,家長的教育缺失竟然可以做到這個地步。
另外,我們的異性家長,一定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換衣服。
一次陳小春的老婆,應采兒在做節目的時候,因為我們大人在沒有孩子之前,早上起來習慣光著洗漱,洗完以后再穿衣服,所以這個習慣就保持到了現在。
一次她光著在找衣服的時候,就被兒子看見了,兒子就指著媽媽說「媽媽……」,應采兒立馬知道了孩子的意思!再也不會在家里讓兒子看到她換衣服!
我們換衣服、上廁所時,拒絕孩子一同進入時,剛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進行教育,而這兩點必須教會孩子。
1、教孩子知道男女有別
從小就要教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自然而然地教孩子認識自己的生殖器官,就像認識自己的手和鼻子一樣,知道身體各部位的名稱及功能,讓孩子明白男女之間的不同。
2、教孩子保護自己的隱私部位
當孩子稍微大一點能獨自上廁所時,告訴孩子上廁所時要關門,換衣服也要避開他人,同時需告誡別人不能隨意進來;而在他人上廁所或換衣服時,自己也不能隨便進入,引導孩子學會保護自己的隱私,和他人互相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