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當孩子提出「這4個要求時」,父母千萬別拒絕,這是對孩子好!
2022/11/15

孩子的要求全都一定要滿足,而是當孩子向父母發出請求的時候,父母你的回答很重要,如果只是敷衍孩子,而不在意孩子的感受,那麼就容易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創傷。

但是不管怎麼樣,當孩子如果向家長發出這4個要求的時候,父母千萬不能拒絕,不要讓吝嗇毀了孩子。

1、我自己來!

家長有沒有發現,有時候你在幫孩子做某件事,然后孩子好像懂了,就會說:「我自己來!」比如穿衣服、系鞋帶等等,但是有時候父母會嫌棄孩子動作太慢了,浪費了自己的時間,就拒絕孩子。

孩子會想要自己來做某些事,說明孩子已經有獨立意識了,如果這個時候家長忽略了孩子的請求,那麼其實很容易打擊和壓制孩子的這種意識,慢慢的孩子也不愿意再自己做什麼事了,等過后想要再培養這種獨立,其實就越來越難了。

所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是帶領孩子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不要吝嗇了時間,毀了孩子。

所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也是帶領孩子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2、陪陪我好嗎?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只有一次,作為父母如果錯過了就是錯過了,永遠沒有任何彌補的方法。」做父母的請記住這句話。

如果當一個孩子向父母發出這樣的請求,那麼說明自己確實花孩子身上的時間太少了,讓本來應該是父母的責任,現在卻需要孩子親自乞求。

曾經我看過一期節目《少年說》,有一個小女孩在天台上,對著媽媽哭著說:「我希望你們能分一點點時間給我。」

這句話讓作為父親的我也動容了,在孩子成年之前,每個階段都需要父母的陪伴,只是陪伴的方式不一樣罷了,也許你覺得工作太忙了,沒有時間,但是既然有了孩子了,答應我,每天只需要1個小時,甚至半個小時也行,這段時間就專心不做其他的,只陪伴孩子好嗎?

3、你看我做得可以嗎?

每個孩子都需要被認同,這種認同感對一個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就如同胎兒在母親肚子里成長的時候需要葉酸一般,當葉酸不夠,胎兒就有發育畸形的風險。認同感對孩子的心理成長也很重要!

當孩子問父母:「爸爸媽媽你看,我這個好看嗎?,做得可以嗎?,我厲害嗎?」這就是一個孩子想從父母那麼獲得認同感。但是很多父母這個時候,可能不把孩子的話當一回事,就不理會孩子,或者敷衍一下就過去了。

沒有被認同的孩子,其實很容易自卑,在一部日本的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主角松子就是如此,小時候一直被父親否定,所以她極力的想方設法討好父親,到了長大后,她卑微的乞求愛情,一生都在討好別人,最后一生都無法從自卑的情感中走出來。

當孩子辛苦完成了某一個「作品」,然后給爸爸媽媽看的時候,然后問你:「好看嗎?」你的鼓勵會讓孩子覺得他的努力沒有白費,對孩子來說,這一刻就是他的成功!

4、可以不生氣嗎?

作為父母,當孩子不乖的時候,我們會責罵孩子,然后我們就會看到一幕:孩子委屈的小眼神中,淚珠在打滾!

其實孩子知道自己犯錯了之后,他們也會有內疚和自責,這個時候家長如果只是尋求宣泄情緒,不顧孩子的感受的話,那麼可能就會一直罵一直說,其實這樣也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真沒用,如果常常這樣的話,那麼也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可抹滅的影響,孩子會定性自己就是一個一無是處的人。

在曾經的《爸爸去哪兒》中,當陳小春生氣的時候,然后他兒子就連續問3次:「可以不生氣嗎?」,這讓陳小春自己也覺得對孩子太嚴厲了,這才改變了態度,然后父子的關系在過后也更加親密。

所以,當孩子向父母發出請求:「可以不生氣嗎?,可以不罵我嗎?,可以不······?」那麼父母一定不能拒絕,請接受孩子的請求,不然孩子會感到害怕,作為父母,這個時候也該冷靜下來,思考自己是否對孩子太嚴厲了。

我們往往只關注自己的孩子身體是否健康,卻沒有關注孩子心理的需求,但往往孩子的心理健康,比身體健康更需要被關注。

而關注一個孩子的心理健康,并不像身體一樣,可以一眼看去就知道,或者通過儀器掃描就能知道身體是否健康。需要父母花時間和孩子建立關系,聆聽孩子的每一個請求,才能讀懂孩子的心理。加油吧,父母們!

AD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