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情商不太高的孩子,小時候基本上都是在這3種氛圍里長大
2022/05/28

情緒商數(Emotional Quotient),簡稱「情商」,是一個在心理學領域當中相對于「智商」而被提出的概念, 指的是個體對于自我意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的,對于他人想法的理解,以及在理解之后與他人溝通的能力。

簡而言之,一個情商比較高的人,往往都是對于自己認識十分清楚,同時能夠與他人無障礙交流,還能收獲他人好感的人。

這個詞匯在網絡日漸發達以及心理學在人們日常生活之中愈發重要的地位,已經成為了許多人經常使用的詞匯之一。

即便是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網上也有許多「高情商回復」的網絡梗,這種理解其實是將所謂「高情商」理解成了一種在他人比較容易接受的前提之下,將事實表述出來。

但是在此之前,許多人對于這一概念的理解其實并不算特別到位,尤其是一些家長,他們十分重視對于子女情商的培養,但是對這一概念的理解又僅限于自己的認知。

很多成年人會帶入自己的社會生活經歷,認為高情商就是那些善于處理人際關系、能夠在職場當中獲得領導賞識、甚至等同于「圓滑」

這其實是一種典型的誤解。那麼對于正在成長過程之中的孩子而言,真正的高情商是怎樣的呢?

家庭成員很少交流

在我們清楚什麼是「高情商」的孩子之前, 我們不妨看一看那些情商不太高的孩子是什麼樣的,通過這種「反面」例子的理解,去思考其應有的狀態。

中國人民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常年致力于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與個體及社會心理相關問題的研究,她對于子女的家庭教育有著比較深刻的見解。在孩子的情商問題上,她的表述也是從反例開始的。

她說道,社會當中那些刑事案件中出現的各種「變態」,無論是殺人的也好,[性·侵]得也好,還是以其他暴力方式傷人的也好,往往都是成長在比較孤僻的環境當中的,他們自己的性格一般也比較敏感脆弱,不愿與外界發生互動。

但是個體在成長的過程之中,勢必會遭遇一些必然出現的問題。

從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精神分析學角度來看, 個體的性心理成熟往往都是伴隨年齡增長而產生的,放在個體之上就體現在青春期時,[兩.性]都會對于「性」有新的看法,甚至是直接產生性沖動。

但是對于那些生長環境比較孤僻的個體而言,他們無法接觸到異性,很多人甚至連同性的好友都沒有,所以許多問題難以解決。

長期的缺乏溝通也會造就他們比較極端的性格,所以有一些「變態」其實只是為了弄清楚異性的身體構造,就會選擇殺害一個異性,或者是將一個異性囚禁在家中,慢慢搞清楚這些問題。

李玫瑾教授表示, 那些生長在缺乏溝通的家庭當中的孩子,也許并不一定有暴力傾向,但是這十分不利于其情商的培養。

很多孩子生長在樓房當中,除了與自己的父母說話之外,幾乎不與其他人交流。這種情況下的孩子即便是順利成長,往往也并沒有很高的情商。

父母感情很差

李玫瑾教授表示,家庭生活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個體的性格,有什麼樣的家庭就有什麼樣的子女。她還舉了一個例子,自己曾經的鄰居家中有一個小孩,平時十分活潑機靈,表達能力也不錯,她覺得這個孩子之后成績肯定不錯。

之后卻聽說這個孩子國中畢業之后就不再上學了,而是早早出去打工。原來是因為其父母感情狀態很差,常常吵架甚至是動手打架。

孩子在青春期的關鍵時候受到這種生活的耳濡目染,也變得十分暴戾,常常在學校與同學發生爭吵,最終因為斗毆難以繼續學業。

在那些家中父母情感狀態不好,常常因為一些小事就吵架甚至動手的家庭之中,子女往往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在思考和處理身邊人和事的時候,會選擇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

這樣的人自然不會仔細去體會他人的感受,也就更談不上擁有高情商了。

父母常常批評甚至是貶低孩子

在中國的傳統教育之中,由于封建家長制度的影響,許多父母會認為在家庭生活當中一定要樹立絕對的權威,讓孩子對自己百分百的「服氣」

,所以不乏存在「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樣的教育理念。

所以在很多家庭甚至學校當中,父母與老師對于孩子的一種態度就是通過批評以及嚴厲的態度去激發其動力。

然而,一味地施以消極態度,不但不會讓孩子順利成長,甚至會反倒會害了他們。對于正在成長的孩子們而言,來自父母的鼓勵是十分重要的動力源泉。

心理學當中著名的「羅森塔爾實驗(Rosenthal experiment)」就證明了這一點:盡管實驗并未真地挑選出某些在智力水平上高于他人的學生, 但是在這種虛假說法的激勵之下,那些「被選中」的學生們還是在一段時間之后有了成績上的顯著提升,這就能夠證明激勵和重視對于他們的發展是十分關鍵的。

在日常生活當中,這種「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可以視為是教育子女的一種指導。「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是成年人世界當中都得到廣泛接受的定論。

對于未成年的子女而言,來自外界的惡語和中傷危害則是更大的,何況這種話語還是出自最親近的長輩之口,無疑會導致他們在自我認知方面的一種迷失,對于他者觀念判斷能力的下降,最終難以擁有較高的情商。

總而言之, 根據李玫瑾教授的觀點,家庭環境和生長環境是個體成長過程之中十分重要的土壤與溫床,如果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會出現文章當中這樣的消極影響,那麼其自然是難以擁有較高情商的。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