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家庭都是一個孩子,不僅有爸爸媽媽疼,還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愛,無形之中對孩子就更加寵愛。
尤其是現在很多年輕人工作比較忙,孩子都是老人幫忙, 而年輕父母和老人經常會因為育兒理念上的差異鬧矛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但話又說回來,家里面不管是誰帶孩子,如果有這幾種行為都要及時制止,讓大人操勞不說對孩子成長也不好。
朋友玲玲家孩子三歲多,已經上了幼兒園,平時朋友夫妻倆工作比較忙,基本上孩子都是老人幫忙照顧,周一到周五都還好,孩子在幼兒園不需要太操勞,也就周六日老人照顧下孩子吃喝。
某個周末剛好朋友不忙,在家里面陪孩子玩一玩,臨到中午要吃午飯了,孩子卻還在看電視,平時下午放學都是喊餓, 今天卻反常一點也不餓的樣子,喊了好幾遍孩子屁股都不挪一下。
對此朋友也就沒多管,可能是上午孩子吃了點零食不太餓,等會餓了自己過來吃。但沒想到婆婆不樂意了,一手端飯一手追在孩子屁股后邊喂飯, 一句好話接著一句好話的哄孩子吃飯,這個場景看的朋友眉頭緊皺。
孩子都已經在幼兒園半年了,獨立吃飯的能力已經具備了,老人就不應該再喂飯了,應該讓孩子自己動手,不然大人操勞不說,養成孩子依賴心理,對孩子今后成長都很不好。
生活中,像朋友家的這種情況不在少說, 很多老人「隔代親」,對孩子那叫一個好,但是疼愛也是有限度的,不能無限度地溺愛,什麼都幫孩子做完了,一點不讓孩子自己去嘗試,那結果就是孩子啥也學不到,對孩子成長百害而無一利。
本身孩子的成長就受到后天環境很大的影響,家長包括老人都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一些好的習慣要教給孩子,但是一些壞的習慣要及時制止。
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幾種不好的行為,可能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影響
第一,一個勁在孩子后邊喂飯
對于很多年輕父母來講,雖然疼愛孩子,但是也知道想要培養好孩子,該嚴厲的時候就要嚴厲。就拿吃飯來講,到點該吃飯孩子不好好吃飯,父母狠心餓孩子幾頓也要糾正孩子的行為,養成孩子好的飲食習慣。
但老人畢竟「心軟」容易寵著孩子,遇到孩子不好好吃飯, 總是跟在孩子屁股后邊喂飯,一來二去孩子養成了壞毛病,對以后影響可是很不好。
一來孩子大了,到了幼兒園獨立吃飯是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老師不可能一個個都去親自喂飯,影響孩子正常的學習成長;二來孩子不好好吃飯, 三心二意容易消化不良,對于營養的吸收差,耽誤孩子的身體成長,所以追著喂飯這個壞習慣一開始就不要有,看到后一定要及時制止。
第二,幫助孩子掩蓋錯誤
《情滿四合院》這部電視劇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里面有個孩子叫「棒梗」,私下經常會偷四合院里的東西,面對孩子的種種壞習慣,母親和奶奶不僅不加以教育, 反而處處掩蓋錯誤,結果一步步把棒梗引入歪門邪道。
我們說孩子今后成長成什麼樣的人,和家長的教育態度有很大的關系,面對孩子犯錯誤,家長應該警醒,幫助孩子及時改正,而不是幫孩子逃脫責任掩蓋錯誤,不然就不是愛孩子而是坑孩子了。
第二,過度「圈養」孩子
現在孩子從小就被保護得非常好,家長們一個個都是「護犢子」,這都能理解,畢竟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但是有時候父母不能把孩子保護的太好了,什麼都替孩子擔心,什麼都不讓孩子做。
我就見過有的家長,一天給幼兒園老師發十幾條消息,一會讓老師帶孩子喝點熱水,一會提醒老師幫孩子穿衣服,老師煩不說對孩子成長也不好, 孩子什麼都沒經歷過,什麼都沒自己嘗試過,將來能干什麼?父母養一輩子嗎?
所以說,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有些事情家長真的要注意,可以疼愛但是不能太寵著,現在寵得太厲害,將來就有多氣人,要溫柔和嚴格兩手抓,塑造孩子優秀的質量和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