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窩裡橫,外面慫」多與其家庭教育有關,是以下3個原因造成的
2021/02/04

現在大多數的家庭都是「421」模式,4位元老人,1對夫妻,1個孩子,所以孩子在家庭中,是非常受寵的。

經常隨便發脾氣、跟大人頂嘴、蠻橫不講理,但有的父母發現,自家孩子只是窩裡橫, 一出到外面以後,就變得特別慫,像小綿羊一樣,特別老實。

01

有人說,「窩裡橫」是天生的,其實不然,孩子出現「窩裡橫,外面慫」多與其家庭教育有關,一般是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一、對孩子過於寵溺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1個孩子,6個老人的模式,全家人的寵愛都放在一個孩子身上,尤其是老人,捨不得孩子受半點委屈,簡直就是有求必應,哪怕孩子要天上的星星,都會想辦法取下來。在溺愛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自我中心」意識非常強,他會認為全世界都應該圍著自己轉,在家說一不二,橫行霸道。

但是當孩子出去的時候,他會發現,周圍的人並不是以自己為中心,別人不會事事順著自己的心意,於是孩子開始感到驚慌不安,不知所措,變得小心翼翼,不敢招惹別人。

二、缺乏社交

還有些父母很宅,所以也不怎麼領孩子出門,導致孩子缺乏社交能力。

孩子平時在家都是自己玩,在外面遇到別的小朋友時,根本不懂如何相處,所以外面就會變得特別緊張、惶恐和慫。

三、父母教育觀念不統一

還有一種,真的就是孩子「窩裡橫,外面慫」。

在家又瘋又不講理,有時候還動手打爺爺奶奶,一副被慣壞的樣子;在外面又特別聽話,特別乖。很多父母都為此頭疼:在家都管不住了,在外面裝乖,這可咋辦。

其實,這主要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出現了觀念不統一的問題。

有一種教育模式是,父母一方做黑臉,一方做白臉。

有的父母也是這樣教育模式,但是卻不是商量出來的,而是一方對孩子特別嚴厲,另一方特別寵,兩方還總是因為教育理念的不同產生爭吵、矛盾。

這樣的話,就會讓孩子知道,我在家裡是有靠山的:就算媽媽對我再凶,她也不敢對我怎麼樣,因為爸爸會保護我。

這樣的孩子特別會「察言觀色」,出門之後,知道發生矛盾之後,父母可能護不住自己,或者說自己做錯了,父母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會狠狠教訓自己。

這樣的話,孩子就會在家特別橫,在外面特別慫。

出現這種情況,父母應該統一教育理念,儘量不要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起衝突,更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起衝突。

02

對待窩裡橫的孩子,需要這樣做

孩子窩裡橫不可怕,可怕的是縱容孩子的窩裡橫。

家長要知道,窩裡橫並不是一件好事,我們要盡自己的能力引導他們遠離窩裡橫。

停止溺愛,建立原則

Wendy媽前面講到,孩子窩裡橫的大多數原因都是家長的溺愛。

如果想讓孩子遠離窩裡橫,就必須要停止溺愛。

並且,家長要有堅定的原則,當孩子發火撒潑的時候,不要順從,要及時的制止。

鼓勵社交,放手孩子

美國心理學家M·斯科特·派克說:

真正愛的本質之一,就是希望對方擁有獨立的人格。

父母越俎代庖,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慫。

鼓勵孩子勇敢的去交朋友,培養他們的社交能力,也能夠幫助他們走出窩裡橫。

以身作則,內外如一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讓孩子不窩裡橫,家長先要以身作則。

不管對待外人,還是對待家人,都要拿出一樣的脾氣和性格。

回家之前將壞情緒隔離,才是為人父母最該有的樣子。

窩裡橫並非天生,和後天的環境和教育有著密切的關係。

沒有「壞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其實,孩子的窩裡橫並不難「解決」,只要家長不溺愛、不包辦、以身作則,再橫的孩子都可以改掉窩裡橫,變得可愛。

Wendy媽有話說:

這個世界上沒有天生的壞孩子,只有沒教好的孩子。面對「窩裡橫」的孩子,家長應該意識到這是一個家庭的責任,應該積極地調整自己的教養方式,給予孩子足夠的耐心和時間、空間,孩子就會有所改變。

用心守候,靜等花開。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