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孩子,基本上都會參加很多個興趣班。
一旦孩子上了幼兒園,父母們就會著手為他們準備報興趣班,初衷自然是幫他們尋找意向較高的興趣班,但往往現實都是不盡人意。
主要矛盾點就是家長的主張和孩子的意愿截然不同。孩子希望興趣班主要是帶著自己玩,放松自己的心情,但是家長卻把這種興趣班列入了黑名單。
技多不壓身
在家長小的時候,除了上學就是瘋玩瘋跑,每天沒有太多的正經事可以做,再加上家中的長輩對孩子的學習不上心,導致家長們身上幾乎沒有什麼可以炫耀的地方。
孩子單獨相處的時候還不會覺察什麼,一旦和其他的孩子混在一起的時候,彼此之間的差距就顯現出來了。那些特長的孩子,就像是角落里的灰塵一樣,總是被忽視。
正是經歷過這樣的無奈和尷尬,家長就不愿意讓自己的孩子也經歷相同的境地,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提前做好準備,抓緊一切時機助孩子一臂之力。
興趣班有助于開發孩子的智力
在家長眼中,反正孩子閑著也是閑著,這個時間不利用起來也是浪費了,不參加興趣班的話,能力是無法長進的,雖然參加興趣班也代表一定會長進,但起碼有著可以成長的可能。
多學一些總歸是有好處的,就算是為了豐富孩子的人生閱歷也不是徒勞的努力。更何況接受了興趣班之后,孩子的能力表現確實有所長進呢!
班主任對孩子的重視程度不同
在校園生活中,除了日常學習之外,還會有很多娛樂活動,有些是學校組織的,有些是班主任自發進行的,目的都是一個,幫助學生們產生學習興趣,勞逸結合。
尤其是在小學階段,課業要求并不是很重的時候,組織活動的次數和頻率都會非常高,雖然有些家長會產生嫌棄之情,覺得這樣會耽誤孩子學習,孩子很難收心,但老師發號施令了之后,他們又不得不服從安排。
而在組織活動的時候,老師自然會優先考慮哪些有特長的孩子,一方面可以減少自己培訓孩子的難度,另一方面在競賽中可以為班級添光增彩,何樂而不為?
那些不突出沒有特長的孩子,自然就是被忽視的對象。并且因為那些有特長的學生為班級增了光,在平日里老師對他們的重視程度都會直線上升。
孩子本身擁有的自信程度不同
雖然傳統文化當中,一直主張孩子們要謙虛,就算是遇到自己擅長的事情,也不要過于張揚,以免讓自己陷入兩難的境地。但是對孩子本身來說,謙虛和自信是完全不沖突的。
當孩子面對自己對口的事情時,神態和表情就有一種自信的模樣,就算是遇到突發狀況,他們也能從容應對。等到老師需要用他們的時候,他們能夠馬上全身心投入。
而那些根本不擅長的學生,就算是得到了老師的信任,被委派完成某項任務,內心的膽怯是無法避免的,根本不知道從何下手,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于結果,都是不負責任的選擇。
要是因為這件事情搞砸了而得到批評的話,對于他們未來的自信心養成和積極的生活態度,都有很直接影響和干擾。所以,如果家里有條件,家長還是要從自身改變,讓孩子參加一些興趣班來充實自己的吧!
你家孩子參加了什麼興趣班,這些興趣班是孩子自己選擇的嗎?你覺得孩子參加完興趣班,有什麼改變嗎?歡迎和我們一起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