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不久一位許久不見的高中同學發信息和我吐槽說
「你們女人都這樣嗎?我老婆不得了,生個娃脾氣是越來越臭了,好像誰都欠她幾百萬似的」
據他說啊,生娃沒幾個月,老婆脾氣就變得特別大
孩子一哭,她就跟著哭不說,同學好心說一句別哭了,有什麼好哭的
結果老婆立馬把槍口對準了他,懟他說「你根本不懂我,你反正不用帶孩子」
于是這位同學就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直接選擇了躲避和冷戰
下班能晚回家就晚回家。之后,同學還非常委屈地告訴我說
「比起那些甩手掌柜,我可好太多了,我只要在家都會幫她給娃洗尿布,喂奶,她就一點不知足」
聽了這位同學的吐槽,我只好毫不猶豫地告訴他
「是的,我們女的都這樣」
而且還問了他一句「為什麼你會覺得自己是在幫你媳婦給娃洗尿布呢?孩子也是你的啊,照顧他本來就是你的責任」
接著,我就給他講了我自己的親身經歷
記得當初我家大寶出生后,爺爺奶奶都沒退休,我爸我媽也都在外省
于是我就決定一個人帶孩子
說真的,我之前連續加班一周,每天工作到晚上十點多回家也沒有那段時間一個人帶孩子累
所以很多時候,我不得不變得強悍一點
以前說話柔聲細語,自從有了娃聲如洪鐘
以前辦事溫溫柔柔,現在辦事雷厲風行
而這種改變往往我自己都察覺不到,還是老公有一次告訴我說
「我覺得你說話聲音現在變得很大,而且做事也越來越女漢子了」
后來,公公婆婆退休后,主動請纓帶娃,讓我拼事業
我才慢慢恢復到以前的狀態
但是只要孩子在我身邊,我還是一秒變身女漢子
而且在我一個人帶娃那段日子里,因為沒有朋友,沒有社交,一天二十四小時照顧孩子
我的情緒也變得非常抑郁暴躁,當時孩子爸爸雖然各種鼓勵我,陪伴我,但我還是一度差點患上抑郁癥!
可以說,那段日子有多難熬,只有當媽的才知道
02
是啊,男人總是不理解,不就是帶個娃嘛
然而事實上又有多少男人愿意做婚姻里每天在家帶娃的那一個呢?
大部分都是說得輕巧,做起來難!
我記得前幾天,我在門口「吃粉」
就恰好看到了這樣一幕
一位媽媽腰纏坐凳,一只手環抱孩子
另一只手艱難地提著一大籃蔬菜,上面還掛著好幾袋水果
只見她形色焦急地走到攤位上,將手里的東西一放,吩咐了老板一句
「老板,要一碗米粉,我錢包丟了,你幫我看下東西,我馬上回來」
之后,她就抱著孩子急匆匆地走了
而等她再回來的時候,她要的米粉已經有點坨了
于是這位媽媽就一邊吃著坨了的米粉,一邊忍不住吧嗒吧嗒得掉眼淚
孩子大概是看到媽媽哭了,也沒有哭鬧,反而很懂事的,伸出小手
幫媽媽擦了擦眼淚,還拿小臉蛋去蹭媽媽,結果這個媽媽一瞬間就崩潰了
眼淚像斷線的珠子,不斷的掉下來,可是她還是很快的就著眼淚吃完了米粉
之后,拿出手機給老板付了錢,顯然是沒有找到丟掉的錢包
后來,老板告訴我說,這個媽媽是一個遠嫁過來的媳婦
之前和婆婆來過一次,一看就在婆家不受尊重
自然的婆婆也不可能幫她帶孩子,可想而知,她平時的生活有多麼的忙碌和不開心。
而只因為她是一個媽媽,她甚至連委屈掉眼淚都覺得羞愧
也許她還會在心里默默擔憂,孩子會不會因為自己的情緒崩潰,而留下成長陰影
至于她心里的苦和累,恐怕也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03
都說當媽不易,尤其是在孩子小時候
可以說一年下來,沒有一天、一個小時,是可以好好讓媽媽們放個假的
即便是上班族,相比起爸爸們
媽媽還是會操心的更多,她們會牽掛孩子,會自責自己沒有陪孩子
總之,不管和孩子離得多遠,她們的心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從來沒有休息過
去年暑假的時候,爺爺奶奶說想帶著兒子回鄉下過暑假
結果,兒子走了之后
我每天都在想,他在干什麼呀,有沒有淘氣啊
好不容易盼到周末,明明只有一天假期,我還是坐了好幾個小時的長途汽車,趕回去看了兒子
最后只好第二天天不亮就從老家往回趕了
還有我奶奶,今年70多了
可是一到周末,奶奶就會把爸爸和幾個姑姑都打電話問一遍
「身體好不好呀,吃得怎麼樣,有沒有感冒,也年紀不小了,沒事多鍛煉」
我姑姑常說「我們都當奶奶了,在媽心里,卻仍然是個小孩」
是啊,當媽的哪有休息放假的時候啊
媽媽永遠都在牽掛孩子!
04
所以,我真心覺得,身為伴侶,身為孩子的爸爸
我們實在很有必要,給媽媽們放個假
當看到老婆哄孩子哄累了,就讓她安心休息下
自己去照顧孩子,陪伴孩子,而不是冷冰冰地指責妻子
「你怎麼現在脾氣這麼大?」
這一點,我家孩子爸爸就做得很好
有時候我明明很累了,可是兒子還要纏著我講睡前故事
這時候,孩子爸爸就會主動跳出來,和孩子說
「爸爸給你講好不好,爸爸有個超級棒的故事」
于是他就會把兒子帶回孩子的臥室,然后聲情并茂地給孩子講故事
結果由于動作、語氣都太過夸張,兒子徹底地愛上了爸爸講故事
從此以后,大部分時間,給兒子講故事的任務就落在了老公身上
而且對于孩子的學習問題,老公也會主動和我進行討論
組織開家庭小會,幫助孩子樹立學習規則,陪伴幫助孩子
也因此,我現在的脾氣真的是越來越好了
作為丈夫,一定要明白,孩子是夫妻共同的孩子
你有義務也有責任和妻子一起分擔孩子的撫養和教育
而對于妻子來說,當她感受到丈夫的關心和支持,用心和努力
那麼自然的,她們內心的委屈和不平也會變得少很多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