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叛逆期」任性無法管教,運用「魚缸法則」,讓孩子更優秀
2022/07/05

著名的幼兒教育專家蒙台梭利說過這麼一句話:‘’每個兒童首先都必然處于一種精神的無序期,心理活動由混亂走向有序‘’。也就是說,當孩子出現一些任性的情況時,就相當于混亂無序期,所以這是孩子的內心開始走向有序的必經之路。

分析

大部分的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孩子在家中總是閑不下來,就算到了別人家也是如此,將別人的家中搞得亂七八糟,家長也無法管教。雖說孩子外向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件好事,但是外向的孩子也很容易任性,跟家長對著干。

面對任性的孩子,難道家長們只能看著孩子們‘’作‘’嗎?很多家長面對這樣的孩子不是放任就是壓制,但是從來沒有想過孩子為什麼會這麼任性。其實,想要改掉孩子任性的性格就要先明白孩子任性的原因。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這麼任性呢?

首先,第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

英國心理學家威廉·科克認為:孩子出現任性不聽話的現象,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發展必然要經歷的階段。

其實,孩子從兩歲開始就已經有自我意識了,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孩子也不例外。當孩子逐漸形成自我意識,那麼他們就會根據自己的想法而行動。所以,孩子們會做出一些不合理的行為。

另外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父母平常過分約束孩子,從而適得其反。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家教還是比較嚴格的,而且會限制孩子的行為甚至是自由,這對于一個活潑的孩子而言是非常致命的。

當孩子逐漸成長,他們會發現這個世界的美好,想要好好去探索這個世界。如果這個時候家長加以制止,那麼就有可能對孩子起到反作用。當孩子覺得自己不被尊重,他們就會用自己的方式對父母進行反抗,比較敏感的孩子還有可能會做出極端的行為。

這兩種原因都是孩子會變得這麼任性的其中兩個原因。如果家長想要針對孩子的情況進行教育,不妨先了解一下‘’魚缸法則‘’。

那麼,什麼是‘’魚缸法則‘’?

這個法則在心理學中是非常著名的,現在已經普遍運用到家庭教育中。‘’魚缸法則‘’的核心就在于,要懂得給予對方適當的自由空間。其實,很多任性的孩子們就像是魚缸中的魚,在被限定了活動范圍之后,他們就會失去活力和成長空間。

其實,孩子任性的背后是他們對于自由的渴望和呼喚,所以當孩子們沖破‘’魚缸‘’之后就會像是獲得重生一樣,從而這些孩子們就會有明顯的成長,變得更加成熟。

家長們其實可以運用‘’魚缸法則‘’,讓孩子不再任性

1、 家長應該給予孩子適當的自由空間

紀伯倫曾經說過:你的孩子其實并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幼童,他們都有獨立的思想和行為,所以沒有人有權利剝奪另一個人的自由。在教育的過程中,家長也要懂得給予孩子一定的空間,讓孩子有自己的小秘密,一味向孩子施壓只會讓孩子的視野變得更加渺小。

2、 培養孩子的自律

柏拉圖說:自制是一種秩序,一種對于快樂與欲望的控制。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家長不僅要給予孩子空間,同時也要培養孩子的自律,規范孩子的行為。自律是優秀的質量,是孩子們成功道路上的墊腳石,同時也是所有人都想擁有的優秀質量。所以,家長要懂得從小培養孩子的自律,這樣的孩子會更懂事,當然也更不會任性闖禍。

3、 家長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底線

沒有邊界的心軟,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毫無原則的仁慈,只會讓對方為所欲為。

面對任性妄為的孩子,家長們要做出相應的對策,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這樣才能讓孩子有所收斂。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可以和孩子進行約定,為孩子制定一套規章制度,讓孩子懂得遵循規則的重要性。

總結

當一個人生活在一片狹小的生活領域時,人的見識和眼界都會變得更小,所以當我們有能力讓自己沖破狹小的領域時,就要竭盡所能。父母是決定孩子狹小與否的關鍵人物,所以想讓孩子前進,就不要讓孩子在‘’魚缸‘’中活動,而要讓孩子在大海中自由地遨游。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