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長大差距竟然這麼大,家長務必要重視​
2022/04/03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棍棒底下出孝子」,意思即為對待孩子應該敢于去打罵,這樣對于他們的性格塑造,以及未來的成長很有幫助。

我們中國的家長可能更愿意用這種方式去解決問題,但是西方的教育中,卻不贊同這種做法,而這主要是大家文化和思想觀念不同的原因。

當然,教育孩子要講求適度原則,孩子犯錯誤確實需要懲罰,但也并非要采用打罵的形式,但在這兩種方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長大后差距還是很大的,父母們可別不在意。

「經常挨打」的孩子和「從不挨打」的孩子 長大后差距明顯

明明和洋洋是互為鄰居的兩個小男孩,雖然家離得近,但是彼此所受的家庭教育一直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方式。

因為明明一直很淘氣,且爸爸比較嚴格,他一旦犯錯的情況下,就免不了一頓「愛的教育」,不過好在孩子性格大大咧咧從不記仇,最后也被管教得很守規矩。

但是洋洋就不一樣了,自小被家里人視為至寶一般,犯錯時雖然會教育,但父母卻不會打他只會跟他講道理,所以直到現在,洋洋一直生活在溫室之中。

因此,洋洋雖然心理承受能力變差了一些,但對于父母的話卻很愿意去聽從。反之,明明雖然一直很樂觀堅強,但在處理問題時也喜歡用暴力解決。

分析

其實是否應該打孩子一直沒有太明確的定義標準,家長都是為了孩子好,有的時候也難免會選擇這種方式。

但家長應該知道的一點便是,孩子應不應該用這種方式教育和其本身性格、以及表現形態是有很大關系的,所以家長們要重視起來。

脾氣火爆的父母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才

1、避免孩子發生更大的錯誤

脾氣不好的父母會覺得我打孩子是為他好,省的他不長記性,之后犯更嚴重的錯誤,因此,這種方式是一種警戒。

犯錯誤了孩子應該受到一些教訓,你不為此付出相應的代價,之后就可能迎來更糟糕的狀態。

2、認為打是最有效的方式

再有這種父母普遍認為打一定是最簡單有力的方式,我可以因此省很多精力,也能傳達最直接的效果,至少孩子很害怕。

但如果父母習慣于這種方式來教育孩子,恐怕孩子的心理也會受到一定的傷害。

3、可以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適當讓孩子接受教訓也是好事,他們抗挫折的能力可以因此而提升。

但凡事都有界限,我們要是如此天真的認為,并且不斷突破孩子的底線,孩子一定會受到傷害。

脾氣溫和的父母認為:孩子應該耐心教育

1 、打孩子只在一時管用

脾氣好的父母就很理智,他們未必否定打罵的這種方式,但絕對知道這是偶爾執行的一種選擇,經常打反而會適得其反。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耐心更重要,我們家長要先沉得住氣,而不是動不動就采用極端的方式哦!

2、打罵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小孩子都是很有靈性的,我們過度打罵非但不一定有用,還會讓孩子變得更逆反,這就顯得很可怕了。

逆反心理一旦形成,孩子之后的生活軌跡全都會改變,這種局面就很難挽回了。

3、耐心教育才能提升親子關系

想讓親子關系更好,還是要多耐心,給孩子更多的愛,并去講授其中的道理,這樣才是最理智的一種行為。

教育孩子確實很辛苦 也會讓我們很無奈,但是家長一定要長遠考慮,不要讓情緒支配了自己的行為。

你會打孩子嗎?出于什麼原因?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