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偏心」正在二胎家庭裡流行!
他們不再強調「養兒能防老」,不再將過多的偏愛都分給兒子,甚至不再教導「姐姐要讓著弟弟」,但卻仍舊避免不了「女兒很受傷」的無奈局面。
隨機採訪有兒有女的二胎家庭,十有八九,女孩兒們都會抱怨,自家的家長「偏心」,明明向著弟弟,卻還要擺出一副人人平等的樣子來。
這讓不明就裡的家長們非常頭疼:明明並不覺得自己重男輕女,而且還額外照顧了女孩,為什麼還會被說成是重男輕女?
究其原因,還是「隱形式偏心」惹的禍!
隨著社會觀念的變化,很多父母都不再將重男輕女掛在嘴邊,有些家庭甚至一反常態,覺得女兒不僅是「小棉襖」,還能再為自己省一份娶媳婦的錢。
但觀念是改了,藏在細節裡的潛意識卻消失的並不徹底。
剛上國中的小李就常常抱怨,作為姐姐,她在家裡的地位其實非常尷尬。父母看似對她和弟弟一視同仁,但不經意間的細節還是可以暴露出父母真實的偏向。
因為覺得自己胖,小李就在飯桌上表示自己要減肥,同桌的父母聽聞並沒有表示異議,放任她在長身體的年紀隨意的斷食少吃,美其名曰為「民主」。
而稍稍超重的弟弟剛表示要與姐姐一起減肥,就被父母急匆匆的攔下,以關心其健康為由,不斷給弟弟投食,讓他變得越來越胖。
「我的身體就不需要健康,家裡的民主只給我就夠了嗎?」這樣的操作,看似公平,但還是傷了姐姐的心。
比起明面兒上的偏心,父母的這些「隱形偏心」往往更傷孩子的心。
①嘴上說著平等,但生活中還是更偏向兒子
對于二胎家庭來說,孩子的教育問題是擺在眼前的難題。
相比于活潑好動的男生,女生在學習上要更加穩妥放心一些。大部分有兒有女的家庭,都是女兒成績優異,兒子成績欠佳的組合。
為了能讓兒子的學習起步,不少父母都會額外的關心兒子,陪伴他讀書學習,甚至在他有了進步後得意洋洋的發朋友圈炫耀,卻將女兒的優秀看做理所應當,從來不表示肯定。
在父母看來,他們的教育重點在于「補全短板」,優異的女兒不需要操心,所以才將情感都放在兒子身上。
但在青春期的敏感女兒看來,父母的忽視,也是一種「偏愛」。
②在人生大事上優先考慮兒子
一些家庭,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確實保證了兒女的公平對待,從吃穿到教育,都保證了兒女的相同待遇。
但當孩子進入了人生的關鍵轉折時,父母的偏心還是顯露了出來。
以結婚為例,大部分兒女雙全的家庭,會將兒子的婚事看得無比重要。為了能讓兒子風風光光的迎娶新娘,他們往往會選擇先嫁出女兒,再用女兒的彩禮補貼兒子,看似「均衡」,實則傷到了女兒的心
。
即使是父母同樣為女兒考慮了結婚人選,這樣的財產分配,也足以讓女兒生出些被忽視被利用的委屈情緒。
糖果媽媽寄語:
不同孩子的性格不同,父母有所偏愛在所難免,但是,一旦試圖將這種「偏愛」合理化,扣上人人平等的帽子,子女間的嫌隙也會從父母的遮掩裡產生。
對于兒女雙全的家庭來說就更是如此了,男孩開朗外向,女孩安靜內斂,父母很容易被更加外放的男孩吸引視線,從而忽視掉本應屬于女孩的那份關愛。
這種情況下,父母的「因材施教」就顯得尤為重要。
不是說一視同仁就是公平,有時候恰恰相反,基于不同的情況,合理調和兩者差距的「不公平」才能實現真正的公平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