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啃老」流行:大多數父母不以為意,還以為孩子是「優秀上進」
2022/11/22

看到網上有人吐槽,新型啃老真是可怕!

網友說,自家女兒 大學畢業5年,一直在「考公」,她勸女兒先找個工作做著,利用下班再備考,一來壓力小,二來還能跟人接觸,不然整天窩在家里,人都快廢了。

女兒不但沒答應,還反駁兼職備考無法全身心投入,網友也不敢逼她,怕孩子將考不好的罪名推在自己身上。

很快評論區出現了一片附和之聲:

有人說, 那我也是啃老了,畢業三年多不工作,也在考教師編制。

也有人說, 我有個朋友備考6年沒考上,天天就會讓家人拿錢

更牛的是有個網友說: 你們這都不算啥!我老公親侄子,交錢讀的名字都沒有的歪專科。畢業后,專職在家考了8年公務員,白天爹媽在家看書,不在家睡覺,晚上看書累了上酒吧、網咖。整整8年,這才是真正的啃老!

新型啃老,很多家長卻認為孩子很優秀

吐槽之聲隨處可見,也有 不少家長站出來反駁:但凡家庭條件好的,都會支持孩子這種啃老,只有條件不好的才會到處吐槽

也有家長以「 朋友家孩子考編6年終于上岸」為例反駁,他說如果早早趕孩子出去,一點希望都沒了,在家備考,起碼還能有點希望。還表示,孩子有目標,在努力就不能算啃老。

有目標、在努力的孩子確實值得期待,但這其中到底有多少孩子,只是看上去「很努力」,我們就不得而知了。有人說,「 這其實就是借讀書、考編的名義不上班。畢竟出去找的工作和自己預期是有落差的。」

確實,疫情導致這幾年就業越來越難,孩子們一畢業就要面臨失業。很多公司都停止了校招,這種情況下考研、考編無疑成了不少學生的首選。

這個選擇本無可厚非,但 若以「考研」「考編」之名為借口,逃避成年人的責任,等著父母投喂,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當然,我們不是鼓吹不應該讓孩子考研、考編, 只是覺得無條件支持孩子的那些父母,或許還需要稍微辨別一下,孩子到底是在真用功,還是假努力

至少可以和孩子商量個時間限度,比如畢業后的2年~3年內,家里可以完全支持他,但過了這個時間,就要請孩子自己承擔起責任了。

考研、考編這事,如果1000多個日日夜夜的全力準備還沒結果,就真的該反思反思了,畢竟又不是解決那些需要深入研究的科研難題。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家長們對孩子的期待其實很微妙。 小時候,我們覺得自家孩子怎麼看怎麼聰明,以后一定是棟梁之材;稍大點,聰不聰明先不說,起碼以后做個「全才」

吧,于是報了各種興趣班;再長大些,不要求啥了,考個好大學就行;大學畢業,期待再一次放低,有工作、不啃老就萬事大吉了!

日益流行的「新型啃老」

事實上,隨著近些年來就業大環境的影響,不少年輕人加入了「啃老」大軍,啃老的方式也越來越讓人迷惑。

方式一,「慢就業」,逃避工作這幾年網絡上有個熱詞—— 慢就業。說的是那些 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們不急著工作,而是暫時選擇游學、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創業考察,慢慢考慮人生道路的現象。

漫長的人生,按個暫停鍵,花一、兩年時間去探索自己的方向無可厚非,只要能想明白甚至會對未來更有幫助,這點我們是贊同的。

越來越多孩子畢業選擇成為「慢就業族」,但 他們中不乏有一部分人,將這個概念曲解,他們所謂的「慢就業」更多的是一種新型式的「啃老」。比如,前文提到的那位專職考公8年的侄子,備考6年仍一無所獲的朋友。

日益激烈的競爭下,年輕人通過一些方式,豐富自我經歷,為以后找個更好的出路做準備,本沒有錯。

但一些孩子在本該經濟獨立的年紀,非但不認為自己吃父母、喝父母有錯,反而大肆推廣,就很值得反思了。

方式二,創業為由,花光父母積蓄毫無疑問, 這些年互聯網放大了個人能力,一個人產生的價值甚至會超過一個公司。尤其這幾年直播等新型行業的興起,讓很多普通人逆襲,不少剛畢業的孩子更是一畢業就扎進了這一行。

鄰居的兒子看中了所謂的「直播風口」,做起了博主。做了一段時間,小孩決定多找幾個人成立公司,于是說服爸媽拿走了養老錢。公司成立后錢沒少砸,夜沒少熬,直播沒少開,但成績一直很一般,堅持了一年半基本沒啥收入,沒多久就散攤子了。

老兩口有些悔不當初地說,要是當初不給他那麼多錢,可能他自己小打小鬧也就歇了,現在弄得自己欠一屁股債不說,還把爹媽的養老金賠進去了。

其實還是那句話, 你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追求新鮮行業,但千萬不要以犧牲父母的老年生活為代價。你喜歡挑戰沒有錯,但請具備抵御風險的能力,而不是仰仗父母的資金支持,讓父母去幫你收拾爛攤子。

反過來, 父母也不要萬事都無條件支持孩子,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 很多機會看似是機遇,很有可能就是萬丈深淵。我們必須給自己留好退路,晚年才可能不拖累別人,成為別人的負擔。

如果孩子想創業,作為父母我們可以精神支持,甚至也可以出一部分啟動資金,但不能搭上自己畢生積蓄。

對于年邁的老人來說,養老錢是他們晚年生活的底氣,用來讓子女試錯,成本太大,所以真的建議老年人支持子女事業時,還是應該多想想。

最后想說,無論是考研還是考公,真心希望年輕人給自己一個規劃,長時間不上岸就考慮一下是否要換個方式繼續努力,一條路走到黑固然重要,但選擇自己擅長的路同樣需要勇氣。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