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在超市吃東西,員工斥責沒教養,媽媽的處理方式令人稱贊
2022/07/30

耶魯大學和西北大學的兩位經濟學家認為:「從經濟學角度看,不同的教育方式,看似跟父母的選擇和文化背景有關,實際上在背后起作用的還是社會大環境和與之配套的經濟學原理。」

前不久,帥帥媽帶著帥帥逛超市,路過水果區的時候,帥帥隨手從一串葡萄上摘下兩顆吃了。這時,正在挑水果的帥帥媽突然聽到旁邊員工阿姨罵了一句:「這誰家孩子,不知道水果不能隨便試吃嗎?咋這麼沒教養。」帥帥媽轉頭一看,原來兒子在旁邊正在摘葡萄,帥帥媽立即意識到那位員工阿姨正在罵的是自家孩子。

這要擱在以往,帥帥媽早就和哪位阿姨對罵起來,可看到一旁兒子正在抬頭看著自己,她忍住和那位阿姨對罵的沖動,盡量心平氣和的道歉說:「對不起,孩子還小,也怪我沒提前教好他,你看這串葡萄多少錢,我買了,實在不好意思。」

員工阿姨看到帥帥媽的態度誠懇,也意識到自己說話難聽,也跟著解釋:「我們也是沒辦法,一串葡萄上摘掉幾顆會影響外觀,賣不出去,老板看見了不僅要挨罵,還要罰錢的。

此時的帥帥媽也沒有剛才那麼生氣,她立即讓兒子給員工阿媽道歉。事后還耐心地給兒子解釋超市里的水果不能隨便吃,需要付錢買回去才能吃,孩子聽后,才明白剛才的做法不對。

圍觀的群眾都對帥帥媽的態度和行為稱贊不已。因為她以身作則,為孩子上了一堂生動形象的教育課。那麼,對于一個孩子來說,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

1、言傳身教

對于一個小孩子,最好的教育莫過于父母的言傳身教,不要將孩子的教育全部交給學校和老師,因為最了解孩子的永遠是父母。

小孩子一生下來就如同一張白紙一樣,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知道。所作所為完全靠模仿,一個人從出生開始一直都是在模仿的階段,模仿說話,模仿走路,模仿老師教的加減乘除,老師教1+1=2孩子就會知道1+2=3,這是模仿的突破。

父母就是那個最開始的1+1=2,給孩子提供了最基礎的模仿公式。但是如果父母本身就是一個1+1=3的錯誤公式,那麼這個孩子從一開始就都錯了。

三字經里有「子不教,父之過」就是這個道理,正所謂沒有天生的壞孩子,都是后天教育的結果。

2、講規矩,重原則

對于一個孩子而言,一定要從小教會他規矩和原則不能變。什麼是規矩?尊老愛幼,尊卑有禮,長幼有序。

有的小孩在家里對家中的老人大呼小叫,見到長輩也不打招呼,動不動還拳打腳踢,這個時候,千萬不要以為孩子還小,就包容他。如果沒有人教,孩子的行為會隨著年齡的長大而愈演愈烈,小時候的熊孩子,長大后的「白眼狼」。

什麼是原則?原則就是底線,是對錯是非,一定要教會孩子,讓他知道自己錯了,哪里錯了,如果對于孩子犯錯視而不見,長大后孩子還會犯更大的錯。

伊索寓言中有一個故事,一個兒子小時候在鄰居家偷了一根針,回到家媽媽不僅不罵他,還鼓勵他做得好。長大后,這個兒子因為偷金子被判了死刑,臨死前咬掉了媽媽的耳朵并說道,如果我小時候偷那根針的時候,你罵我一頓,我也不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

有句古話叫做:百因必有果。今天你面對孩子的小錯坐視不管,明天你會因孩子的大錯而后悔不迭。

AD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