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盯著別人手里的零食,是該「拒絕」還是「縱容」?父母第一反應很重要
2022/12/27

孩子總是盯著別人手里的零食,別只是覺得丟人,而錯過了教育孩子的好時機,你抓住了麼?

乘坐電梯的時候,別的小朋友手里拿著好吃的零食,自家孩子目不轉睛地盯著,一副非常期待,并且想擁有的表情。

有的父母可能覺得孩子丟人現眼,就會非常嚴厲地斥責孩子,「沒出息」,制止孩子盯著別人家孩子的零食看,可是孩子卻并不甘心,可能會直接在電梯里又哭又鬧。

還有的父母可能剛好相反,會非常溺愛孩子,直接就對孩子說,等會我也給你買,讓孩子開心不已。

面對這樣的情況,你是何處理的呢?是縱容孩子,還是拒絕孩子呢?

不同父母的處理方法,對于孩子的影響,是非常不同的。尤其是父母的第一反應,做錯了,可能會毀了孩子,你知道麼?

如果縱容的話,可能將孩子給慣壞;如果拒絕的話,也可能讓孩子大哭大鬧,更有孩子直接動手去搶別人家孩子零食的;也有將對方零食給扔在地上,自己沒吃的,讓對放也沒吃的。

我想無論是那種結果,都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吧!

孩子總是看見別人手里的東西就想要,父母該怎麼應對呢?

孩子看見別人手里的東西就想要,這種事情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這沒什麼好責備孩子的,父母不用太過擔心,這是孩子自我意識的體現。

當孩子有了這樣的舉動,其實是父母教育孩子,培養孩子正確價值觀的時機,作為父母的我們一定不要錯過了。那麼我們該如何抓住這個時機,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呢?

首先,帶孩子出門做到有備無患

孩子還小,看見別人的玩具和零食,可能就會忍不住想要擁有,這個時候如果父母有所準備的話,就可以用自己帶的玩具和零食,及時安撫寶寶,更可以讓孩子拿著自己的玩具,去與其他孩子交換玩耍,都是不錯的選擇。

此外,父母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準備一點零食、玩具、水,還可以在孩子饑餓、無聊與口渴的時候,及時緩解。這樣也可以更好地避免孩子總是盯著別人的東西看,也可以避免孩子大哭大鬧、滿地打滾、耍無賴。

其次,引導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當孩子兩歲后,孩子就有了自我意識,有了很強的占有欲,這并不是什麼壞事兒,反而是孩子成長的表現,我們只需要正確引導即可。

日常生活中,與孩子交流的時候,我們可以多和孩子講一下「你的」「我的」「他的」這些物品歸屬類詞匯,從而幫助孩子區分自己的東西與別人的東西,進而幫助孩子建立物權意識。

當孩子有了物權意識后,作為父母的我們,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不要強迫孩子分享,更不要道德綁架。

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對于自己的東西,有著很強的保護欲,如果父母強行讓孩子分享的話,不僅會混亂孩子剛剛建立起的物權意識,還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

認為父母騙人,不值得相信。明明說的玩具是自己的,自己有權支配玩具,現在卻又在自己不愿意的情況下,強迫自己分享給別人。

此外,父母總是強迫孩子分享,還會讓孩子建立錯誤的分享觀念。那麼,當孩子與別的孩子分享玩具的時候,可能會理所當然地強迫別的孩子分享玩具,從而增加孩子之間鬧矛盾的幾率。

最后,培養孩子正確地分享觀

很多孩子一起玩耍,無疑會更加快樂,如果孩子能夠學會分享,那麼孩子也會更加受歡迎,更容易交到朋友。

但是教孩子分享,是需要在孩子自愿地情況下,不要總是強迫孩子分享,更不要道德綁架孩子。孩子不分享,就說孩子是小氣鬼,父母這樣的分享觀,本來就是錯誤的,一定要注意。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告訴孩子好東西要大家一起分享。然后父母以身作則,經常和孩子一起分享,讓孩子感受到分享的樂趣。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孩子才更樂意與其他小朋友分享。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想要和別人交換玩具,或者玩別人的玩具,需要征得對方的同意,我們可以拿對方感興趣的東西去交換,但絕對不能硬搶,強迫交換與分享。

此外,孩子見到別人的玩具和零食就想要,不同意,就撒潑打滾,這并不都是孩子的錯,很多時候可能是父母錯誤地教育方式導致的,父母應該好好反省一下。孩子不懂規則是正常的,作為父母的我們,不要過多苛責與打罵,而是應該好好教育與引導,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

我們可以提前制定好一定的獎懲措施,孩子做對了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孩子犯錯了,我們也要果斷地給予相應的懲罰,并且提前明確的告知孩子這些獎懲措施,這樣孩子才能夠更好地知道對與錯。

這個時候我們與其打罵孩子,不如多給予情感上的安慰與鼓勵,多多引導孩子,給予孩子正確的示范,提前做好各種準備。孩子每一次犯錯,其實都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好時機,用對了方法,孩子將受益一生,不然也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