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說「孩子還小長大就好」這句話了!這3件事聰明父母要掌握
2022/01/01

經常聽到很多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看起手機來,連親娘都不認」,隨著物質條件越來越好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成長更是講究著精益求精四個字,尤其是家中為獨生子女的孩子簡直是生來就在甜蜜餞裡長大,有著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雙重靠山、日子過得可是相當滋潤

案例:

有個叫安安的11歲小男孩,是由奶奶從8個月開始一手帶到大,由于父母早年前離婚的原因,安安也是個苦命的孩子、從小就沒有感受過來自父母的呵護疼愛,為了彌補這些缺失奶奶也是盡可能地滿足小安安的需求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小的時候安安也很聽話懂事,尤其是在農作物豐收時小小身板還經常扛起強大的責任,但這一切隨著從奶奶玩智慧手機、家裡安裝Wi-Fi後就開始發生了改變,剛開始有智慧手機而沒有Wi-Fi的時候安安會偷偷玩一些

單機遊戲,嚴重的時候還經常出現食不下嚥、夜不能寐,但想著安安沒有玩具、也沒有電視看的孤獨,奶奶歎息地說了「現在還小,長大就會好了」。

多年之後,大概奶奶也沒有想到她會為這句話付出「不敢說話」的代價,從家中有了Wi-Fi開始安安就沉迷上了網路遊戲,學習成績下降、吃飯也十喊九不應,整個人仿佛都要和遊戲合二為一、形成一個獨體了,大概從今年6月份開始,奶奶就因「說了不聽就上手奪走手機」經常被安安推搡打罵,有一次因為一個重心不穩直接推倒在地、引發了舊疾。

經過這件事情的教訓後,安安沉迷手機的毛病非但沒有改正、反而越來越嚴重,用安安奶奶的話來說「我管不了他了,也懶得管,隨他以後怎麼樣」,很顯然這句話有多麼不負責,但這讓一個年邁的奶奶該如何呢?當家長身體越來越年邁退化、而孩子卻越來越強壯時,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懸差也是成為壯大孩子

逆反行為的加速階梯。

分析: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的想法,其實一直都只不過是家長為溺愛孩子所找的一個理由罷了,如果孩子存在某種不好的行為家長沒有及時糾正,而是自欺欺人地認為「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那麼在默許的情況下孩子當然不會認識到自身錯誤,反而因為家長的默許將壞習慣演變得更加有聲有色。

小時候,隔壁有個男孩自家院子裡有橘子不吃、非要尋求刺激去別人地裡偷吃,每次被罵被追都開心得合不攏嘴,奶奶得知後還責怪橘子的主人「孩子吃你個橘子怎麼了,我就不信摘幾個橘子會把你吃窮了」,這種護短無疑是讓男孩認為「我沒有錯」

很多年之後,這個男孩成家立業、也有著兒女雙全的好事,但他的家庭卻並不怎麼幸福,據說年年吵架、年年在鬧離婚,妻子說:「他太摳門了,每次回我媽家返程時誇張地把冰箱都搜刮地連塑膠袋都不剩,平時家中的大小事也不知道同甘共苦,愛貪便宜的毛病也深深地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及教育,我無法承受這樣的生活」。

所以,在教育裡孩子的成長一定要從小養成一個良好習慣,也正是因為孩子太小如同一張白紙隨意描繪、才更需要父母的引導和糾正,而關于孩子成長中的某些壞習慣,家長與其責備批評、包庇孩子「長大就好了」,不妨學學聰明父母常做的3件事情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第一件事:開發手工能力

論孩子沉迷手機的親娘不認,其實這種情況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孩子也不會玩一次手機就開始夜不能寐、食不能咽,任何的好、壞脾性其實都是建立在日常形成的習慣方面,而孩子玩手機的初衷也不過是給生活加點料-無聊罷了,如果家長從小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讓孩子在更多樂趣的生活環境成長,在飽滿的生活狀態下手機自然不會成為他們消遣娛樂的唯一。

給孩子提供豐富的成長環境

,家長可以從開發手工能力開始,其中3-6歲是孩子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如果條件允許,家長經常給孩子買一些積木、魔方、拼圖過家家玩具,在邊玩邊思考的實際操作裡,孩子的想象、動手、思維、觀察空間能力都會得到很好的鍛煉提升,這個是教育裡親子陪伴、開發孩子智力的實用方法。

第二件事:培養興趣能力

對年齡稍大一些的孩子,像積木、魔方、拼圖、或過家家玩具,對他們來說都顯得比較小兒科了,大些年齡的孩子每天也大多數都是以讀書為任務,而讀書學習實際上並不是單靠硬性任務就可以完成,很大程度上是需要靠興趣來培養,比如孩子的寫作能力優秀,這是因為孩子本身對畫畫感興趣、看圖的理解能力也比較強。

所以,在孩子讀書學習的埋頭苦學裡家長要學會給孩子「加點料」,學會遵循孩子的意願從感興趣的事情方面開始豐富環境,比如畫畫、舞蹈、游泳、籃球古箏等等,如果孩子的地理能力比較好買個AR地球儀也可以很好地擴充孩子的天文知識,而在興趣的加持下孩子也更樂于探索了解。

第三件事:鍛煉思維能力

一個人不管有多麼聰明、多麼優秀,蘭媽始終堅信「思維無可估量」,沒有發明家的稀奇古怪想法我們感受不到燈泡帶來的明亮世界,沒有科學家的思維創造我們更是享受不到如今的科技生活,所以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對孩子的成長和價值實現來說至關重要。

平時,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也不要單靠硬性任務一樣死讀苦學,學會引導孩子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這才是思維創造的能力價值,比如孩子學習時不太會舉一反三,平時可以多陪孩子玩一玩跳棋圍棋,在有效的實際體驗下孩子的思維能力才會得到更好的體現,而這些若被孩子盡收囊中,那麼玩手機打遊戲對孩子來說自然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AD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