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性格就會受到一生的影響?千萬別睡錯了!
2022/09/21

李湘曾在節目中講過,她因為女兒辭退了跟著自己好多年的保姆阿姨。

因為李湘工作比較忙,所以王詩齡就和阿姨關系特別好。

后來李湘就發現,在女兒心里,對阿姨甚至比對媽媽還親,于是她就和阿姨商量,辭退了家里的阿姨。

還有央視主持人王小騫,她女兒是一個早產兒。于是就找了一個非常有經驗的育兒嫂,大部分的時間女兒都由育兒嫂照顧。

可等孩子四五個月的時候開始認人的時候,女兒就只認保姆不要王小騫抱了。

后來王小騫請教了育兒專家,才知道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誰平時和孩子接觸得多,孩子就和誰親。

孩子跟誰睡,就跟誰最親?

在上個世紀,精神分析學家勒內·施皮茨做過這樣一個實驗,針對那些沒有媽媽長期照顧的嬰兒。

研究發現,媽媽離開后,嬰兒會表現得比較焦慮,恐懼,如果是育嬰師的護士照顧,嬰兒這種情緒更加強烈,但如果爸爸,爺爺,奶奶,那麼嬰兒的情緒就會好很多。

這是因為家人能夠孩子專一的照顧,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那麼孩子就會慢慢 把對媽媽的依戀轉移到家人身上。

犯罪心理學李玫瑾教授曾指出,在孩子最初的幾年,誰養的就跟誰親,對誰的心理依賴就更大。孩子出生的前三年,特別是剛出生的第一年,孩子會對照顧者產生情感依賴,而依賴的主體是主要照看他的那個人,如果爸媽白天上班,孩子由爺爺奶奶帶。

這時即使爸媽愿意陪孩子睡覺,孩子也不一定愿意。

所以對3歲之前的孩子來說,睡覺是需要100%安全感的時刻,誰陪他們睡覺,他們就依戀誰,本能地和誰親。

不用糾結和擔心孩子跟其他人睡就和媽媽不親

孩子不要媽媽反而要其他人,未必就是因為沒陪孩子睡。

如果媽媽每天都能陪睡,的確有利于跟孩子建立依戀關系。

就算孩子晚上不跟媽媽睡,媽媽依舊可以通過給孩子喂奶。

睡醒了多陪孩子玩,那麼就不會失去跟孩子之間的 聯結

優質的陪伴能夠促進親子依戀關系、培養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與誰親,主要看陪伴的時間和方式;不論跟誰睡,孩子都可以與父母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建立良好親子依戀關系。

所以如果孩子跟其他人睡更符合自己的現實條件,那就安心讓孩子跟其他人睡。

以下幾個小技巧可以幫助那些白天上班,晚上回去也只有那麼幾個小時陪孩子的父母:

1、下班回家后,認真 陪孩子玩。記得不要玩手機。

2、多抱孩子。擁抱可以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讓孩子更加信任家長。

3、經常告訴孩子父母都愛他們。

4、耐心聽孩子跟我們講的任何事情,哪怕他們表達能力依舊不高。

5、要多夸贊孩子,多跟孩子談心,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事務中來。

6、懂得示弱。適當的示弱,可以讓孩子變得更獨立。

7、盡可能陪孩子睡。畢竟孩子最初的信任和依賴都來源于父母。

外出打工的父母,每天固定時間陪孩子都是奢侈的,那麼父母可以給孩子找一個固定的養育者。

心理學李玫瑾教授建議:「如果父母確實沒辦法和孩子一起睡,比如說父母長期出差的情況。那麼建議父母找一對老人,比如說爺爺奶奶一起,或者外公外婆一起,但要注意的是,要盡可能讓長輩照顧孩子照顧到青春期,避免中間更換照顧人,給孩子帶來心理傷害。

堅決不可以這個月爺奶帶,下個月外公外婆帶。

孩子不和父母睡,可能會出現的潛在問題

相對來說,和老人一起睡的孩子,容易出現一些潛在問題。

比如,因為老人太寵愛,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而父母的對他們的管教可能并不起作用。

父母有可能不知,孩子的一個本能就是認知「首要撫養人」。

對于這個首要撫養人,孩子會建立一種至高無上的.信任感和依戀。

一般情況下這個首要撫養人應該是母親而不是別人。

如果媽媽放棄這個權利和義務,今后教養孩子時會遇到許多阻力和困難。

畢竟在孩子心理父母不是跟他最親近的人,孩子也不信任父母是真心實意為他們好,這種情況下孩子憑什麼要聽你的話呢?

0到2歲,其實是建立孩子對父母依戀的時期。沒有依戀,孩子對父母的教養就不會認真聽從。

另外,如果孩子由老人帶、和老人睡。父母就更需要在其他時間給夠孩子陪伴。否則,不管老人多麼寵愛孩子,孩子的內心也依舊會有缺失。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到三歲才能形成客體穩庭性與情感穩庭性。

客體穩定的概念 ,在良好的養育壞境下,孩子一歲半即可形成。

而情感穩定的概念,在良好的養育環境下,要到三歲才能形成。

也就是說,只有在形成這個兩個概念后,孩子才能承受與媽媽的長時間分離,否則孩子會將短暫的分離視為永遠的被拋棄,而這里的長時間,指的是兩個星期以上的時間。

其實,所謂陪伴孩子,也并不是說要我們24小時守在孩子身邊,主要看陪伴的質量。

比如,有位媽媽的做法很值得借鑒。

這位媽媽在出差的時候,連續4年堅持給孩子手寫了100多封信。

信件拉近了她和兒子之間的關系。

但是并不需要每對父母都給孩子寫信,父母也可以跟孩子共讀一本書,一起去看場電影,或者什麼都不做。

只需要陪孩子看看螞蟻搬家都是很好的陪伴行為。

心理學家說,孩子幼年時期,是父母和孩子建立親子關系的重要時期,錯過了這個關鍵期,很難再讓孩子和父母變得親近。

所以如果一切都還來得及,那麼請父母全身心陪伴,哪怕每天就只有十幾分鐘的時間。

其實仔細想想,就連我們大人也愿意有人陪著我們睡覺,獨處黑暗之中,多少有些恐慌感。更況孩子?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