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更優秀,就不要總是對他這樣說
2022/02/04

我相信世上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但是很多父母,每天在用語言傷害自己的孩子。有句話說得很有感觸:有的人一生都在療愈童年,有的人一生被童年療愈。

《超級演說家》中一位演說家賴佩霞說:你滿嘴是愛,卻面目猙獰!

下面這些否定的、數落的話你對孩子說過嗎?

「這道題已經和你講了多少遍了,怎麼還不會!」

「你怎麼這麼笨!」

「哭什麼哭,這有什麼好害怕的!」

如果你被別人說笨,不被理解你會是什麼感受呢?

否定帶來的危害有哪些?

經常被否定的孩子容易自卑

孩子小時,他的承受能力和判斷能力還沒有完善,很容易受別人的話影響。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說否定的話,孩子會越來越自卑,覺得自己很差勁,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拿破崙·希爾說過這麼一句話,「一個人成長中唯一的限制就是自己心中的那個限制。」

大象能用自己長長的鼻子,輕而易舉地抬起一噸重的物品,卻輕易地被一個木樁拴住。原因就是大象幼小時,被沉重的鐵鍊拴在鐵柱上,不管使用多大的力氣去拉,鐵柱紋絲不動。

幼象長大,力氣也增加了,但因為幼時的經歷,只要身邊有樁,它就不敢動。

父母否定的語言就像鐵鍊和鐵樁,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一顆自卑的種子,隨著長大生根發芽,遇到有難度的事情,會認為自己做不好,所以乾脆不做了。

容易形成討好型性格

樊登老師在《陪孩子終身成長》這本書中說:一個人內在的能量是來自于愛,無條件的愛能夠帶來信任、尊重、安全感。

討好型性格的形成的根本原因就是,孩子在原生家庭中很少得到過父母「無條件的愛」,父母對孩子的愛表現出來的是有條件的愛。

下面的話你對孩子說過嗎?

「你沒有考雙百,玩具不買了。」

「參加比賽沒有獲得一等獎,旅遊取消。」

這些都是有條件的愛,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就得不到父母的鼓勵和讚賞,得到的只是父母的否定、不認同。

為了避免父母的否定、指責或打罵,孩子會刻意的去做那些可以迎合父母期望和需求的事情,久而久之,會把父母的需求內化為自己的需求,長大以後,會形成討好型人格,一味地貶低自己,否定自己,去討好他人。

經常被否定的孩子容易走極端

一位爸爸正在忙,叫八歲的女兒找個東西,但是那個孩子沒找到,爸爸只好自己去找,找到以後對小女孩說:「要你有什麼用!」這位爸爸也許只是一句無意的口頭禪,這句話卻深深的刺激了她,從此以後變得內向、沉默寡言。

語言暴力給孩子帶來的傷害,並不比身體虐待帶來的傷害小。

父母對孩子來說,是非常有權威的,長期生活在被父母否定的環境中,怨氣無處發洩,有可能走向暴力,甚至誤入歧途。

父母應該怎樣和孩子溝通?

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傾聽

孩子也需要傾聽,不管孩子做了什麼,父母要給孩子說話的機會,不要急著否定。如果家長用心傾聽孩子的需求,孩子就會願意告訴你他內心真實的想法,有時候,孩子需要的是父母能與他們產生共情。

不輕易地責備孩子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情緒,孩子同樣也是。情緒沒有對錯之分,所有的情緒都應該被接納,但某些行為必須受到限制。

當孩子出現一些不好的行為時,父母要溫柔而堅定的告訴孩子,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不可以有這樣的行為,告訴孩子這樣的行為,危害有哪些。

一味地指責孩子,而不告訴孩子怎麼做,教育效果甚微。

多給孩子正面的回饋

在家裡得到讚賞的孩子,更願意為自己設立較高的目標。

很多父母認為,對孩子嚴厲就是對孩子好,但過于嚴厲,連一句鼓勵的話都沒有,容易讓孩子陷入自我懷疑、自我否定中。

多給孩子積極的回饋,會讓孩子更加自信、更加積極,也能改善親子關係。

小孩子需要鼓勵,更需要家長的表揚,哪怕孩子有一點點的進步,家長都要對此加以表揚和贊許,孩子會在表揚中越做越好,因為孩子也想變得優秀。成功的體驗會帶來更多的成功。反之經常否定孩子,孩子會自卑,習慣性地否定自己,自我設限,將來碌碌無為。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