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帶娃「瞎勤快」,坑娃還不自知,寶媽別怕得罪人而不敢說
2022/04/03

導語:在很多年輕家庭中,老人們是帶娃的主力。一來,老人們時間充裕,順手帶娃不沖突,二來,老人疼愛孫輩,這要比請保姆更能讓父母放心。

不過,雖然老人帶娃有很多的好處,但是在實際的帶娃生活中,老人們也常會被一些「認知誤區」所誤導,有些時候甚至坑了孩子還不自知。比如說在氣溫較低的天氣,有一種冷叫做「爺爺奶奶怕你冷」

張女士和婆婆在醫院里大吵了一架,氣的張女士直言要和老公失婚,和婆婆老死不相往來。當天,張女士原本正在單位上班,剛忙完文件的她就接到了婆婆的電話。婆婆在電話中告知「孩子發燒了,現在有40度,你快來醫院看看吧!」聽到婆婆這樣說,張女士顧不上請假就驅車前往醫院了。

在與醫生溝通孩子的情況時,醫生忍不住埋怨道,「你們大人是怎麼回事?雖然天氣冷,但是你們給孩子穿得也太多了吧!里里外外足足有8件之多,孩子這次高燒就是你們大人捂出來的。」

聽到醫生這樣說,張女士一時間有些發懵,可是當她看到放在旁邊的一小摞孩子衣服

時,她頓時明白了,這一定是婆婆給孩子穿多了。只見一旁的椅子上摞著一件小羽絨服、一件夾棉坎肩,一件加絨外套,兩件加絨保暖內衣……

這時,張女士的婆婆不服氣地說道,「這大冷的天穿多點沒毛病,再說了我這麼大歲數還頭一回聽說孩子能捂出毛病來。我照顧孩子最用心了,不會故意害他的!」聽到婆婆這樣說,張女士忍不住回懟道,「我讓給你孩子穿少點,你就是不聽,一天天的真是瞎勤快!」

張女士的話,讓婆婆有些下不來臺,于是便扯著嗓門要和兒媳評評理。眼見著兩人吵了起來,醫生忍不住大聲呵斥道,「現在還有心思推卸責任呢?還是等孩子脫離危險再吵吧!」聽到醫生這樣說,張女士和婆婆一下都沒了聲,畢竟孩子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

最終,孩子在醫生的救治下脫離了危險,而張女士卻不敢再讓婆婆帶娃。等到孩子爸爸趕到醫院時,情緒激動的張女士直言,「如果再讓你媽看孩子,咱倆就失婚!我做好和你媽老死不相往來的準備了,我不能讓孩子再冒險了!」

為啥老人帶娃時總擔心寶寶會覺得冷?

相對而言,老人活動量有限其血液循環速度較慢,這就使其更容易怕冷。在日常看護中,自己覺得冷的老人自然就會更加擔心年幼的寶寶也覺得冷,于是老人帶娃時給寶寶穿得過多、過厚的情況比較多見。

另外,有不少老人常常會通過觸摸寶寶手腳的方式來判斷其冷熱。而小寶寶的四肢末端血液循環較慢,手腳冰涼的情況較多,雖然這并不意味著他們覺得冷,但是這卻會成為老人覺得寶寶冷的依據和證明

老人冬天帶娃「瞎勤快」坑娃還不自知,這幾種情況最常見

1.給寶寶「多穿衣」「多蓋被」

很多老人到了冬天就開始不由自主地給寶寶多添衣,里三層外三層地裹起來,即便發現寶寶因此而行動不便也樂此不疲。在晚上睡覺的時候,老人們也會特意給寶寶蓋上一條厚棉被。甚至在寶寶熱得頻繁蹬被子的時候,老人也會不厭其煩地幫著蓋好被子,絲毫不給寶寶「放風」的機會。

2.給寶寶「洗熱水澡」

在冬天時,老人還熱衷于給寶寶洗熱水澡,認為這樣可以幫助寶寶

促進血液循環,可以幫助寶寶趨冷避寒。但是其實,寶寶的皮膚更為嬌嫩,水溫過高的話不僅會讓寶寶覺得不舒服,還有可能燙傷皮膚。另外,如果浴室內外溫差較大的話,這反倒會刺激寶寶生病感冒

3.給寶寶「補身體」

有的老人認為天冷應該大補驅寒,所以在飲食上會更加注重進補。但是其實,冬天寶寶的活動量減少,如果進補過量的話,這反倒會造成消化負擔,誘發積食等消化問題

怎樣準確判斷寶寶的冷熱,摸孩子手腳做判斷不靠譜

比如摸手腳溫度來判斷孩子冷熱,家長們觸摸其鎖骨、后背的溫度更為靠譜。當寶寶的鎖骨、后背溫熱且沒有出汗時,寶寶處于不冷不熱的狀態。

當寶寶的后背微微出汗時,這說明有些熱了;當背部出汗浸濕了貼身衣物時,這則說明處于過熱狀態,應該及時減少衣物。

平時比較細心的家長也會發現,通過觀察寶寶的臉色變化也可探知出其冷熱狀態。簡而言之,當寶寶覺得熱或熱的時候,他們的臉色也會隨之發生改變。

比如說當寶寶覺得有些熱時,其臉色會變得微微發紅覺得冷的時候,臉色會稍微偏向青紫色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寶寶的手腳溫熱的話,家長們應該及時測量其體溫,提防寶寶低燒。而這要是因為寶寶的心臟力量虛弱四肢的血量供應相對較少手腳發涼是常態,如果手腳溫熱,這反而說明有異常。

除此之外,家長們應該對室內溫度有所把控,盡量控制在23-26攝氏度為宜,這樣寶寶既不會覺得冷也不會覺得熱,日常行動更加放松自由。

同時,家長們也要把握好孩子的衣物薄厚,及時地增減衣物,多層疊穿的洋蔥穿衣法可以被家長們借鑒,適當地進行戶外運動可以增強寶寶的抵抗力,這遠比把孩子「關」在家里更健康。

結語:

家里的老人在帶娃時難免會有考慮不到的地方,這時候年輕的父母應該掌握正確的溝通方式,委婉且堅決地表達看法,做到既不傷害老人自尊又不委屈寶寶。

老人帶娃的經驗之談可以幫助他們少走彎路,但是同時也存在被誤導的情況,年輕的父母們一定要勇于承擔育兒重任,多了解學習育兒知識,把好孩子成長的每一關。

AD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