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不到一周時間,就是教師節了,你會給老師送禮物嗎?
每年的這幾天,家長群里都非常熱鬧:要不要給老師送禮?送什麼?怎麼送?家長們早已討論得熱火朝天。
女兒是剛上一年級的新生,雖然開學還沒幾天,但班主任跟各科老師都看起來非常和藹,女兒回家都夸老師「挺好的」。文文爸就想著馬上教師節了,又是新學期開始,為了表達對老師的尊重,于情于理,都該「意思」一下。
可還沒等文文爸想好送啥禮物,班主任老師的親筆信就已發到了每個孩子手中。
在老師的親筆信中,主要提到了3點:
·想要得到老師的認可,家長要配合老師及學校的相關工作;
·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對老師付出的最好回報;
·教師節不要給老師送禮,送禮還禮的過程,會增加老師的工作量。
看著老師的親筆信,文文爸很是焦慮,到底還要不要送禮呢?萬一自己不送,班上其他家長都送了呢?
為了不讓自己走彎路,文文爸跟身邊的老師朋友們,詳聊一番后,打消了送禮的念頭,找到了比送禮更管用的方法,感興趣的家長繼續往下看。
妮妮媽是一名小學班主任,每年教師節,家長猶豫要不要送禮?老師們也就糾結收不收禮?不收禮,家長會糾結于送禮;收禮吧,又會丟了自己的尊嚴。
因此,每年教師節前夕,她都會在班上艾特所有家長:教師節不要給老師送禮,以免增加教師工作量。
即便發了提醒,不少家長還是會送禮!據妮妮媽說,有年教師節,她剛到辦公室,打開辦公桌上的信封,發現里面有30多張月餅券,這可愁壞了她。
因為學校有明文規定:如果家長給老師送禮,老師不僅不能收,還需手寫一封感謝信和禮物一起退回去。
試想一下,30多張月餅券,妮妮媽得寫30多封感謝信,同時還要每一張花10元的郵費寄回去。這個工作量可不是一般的大,光手寫30多封感謝信,就需要好幾天。
其次,妮妮媽坦言:教師節真心不想收禮,太有負擔了。但凡家長送禮,都會在心中掂量一下,送禮是出于什麼目的?
其實對于大多數家長而言,給老師送禮,無非就是希望自己孩子得到老師的某些「優待」。
如果家長這樣想,老師們就會更有負擔了,本來全班40多個孩子都是一視同仁的,可一旦收了禮,是不是就得有特殊照顧呢?
所以,出于以上兩點考慮,老師都不喜歡家長給自己送禮。
晨晨媽是一位幼兒園老師,對于教師節送禮這個問題,她也是持反對意見的!用她的話來說:老師缺少的不是禮物,而是家長的信任跟有效溝通!
妮妮媽說,有位家長,剛開學2天,就問「
老師,我家孩子怎麼樣?」看著這樣的問題,晨晨媽內心一番焦灼,說實話,開學才2天,班上近40個孩子,人都沒認全,你問我孩子怎麼樣?我還想問「您哪位」?
面對這樣低質量的問題,老師通常也不知道該如何作答,所以家長也得不到任何有價值的答案。通常得到的回答都是:挺好的!
相比類似寬泛的問題,老師更希望家長能自報家門,問具體的問題,比如:老師,我家是某某媽媽,孩子之前不愛睡午覺,不知道在幼兒園是什麼情況......
此外,幼兒園有發送孩子照片的情況,有些家長一旦沒看到自己孩子的照片,就會緊盯老師詢問。
曾經就有一位家長,因為老師發送的照片中,沒有她家孩子,她便在班級群里吵鬧,惹得老師們非常不開心。
那年教師節,她還給每個老師都送了禮,但都被婉言拒絕了!其實相比實實在在的禮物,老師更希望獲得家長們的尊重與信任。
作為班主任的妮妮媽坦言:想要老師多關注孩子,家長得做好以下2點。
①多跟老師溝通,多問具體問題
很多家長都比較含蓄,害怕打擾老師,一學期結束后,幾乎沒有單獨找老師詢問過問題。但凡「厚著臉皮」找老師詢問問題的家長,最后都沾光了!
跟老師溝通問題,提問時最好詢問具體且有針對性的問題,才能換來老師有價值的回答,切忌詢問一些大而寬泛的問題。
據妮妮媽介紹,家長一般常問3類問題,即學習表現類、與同學相處、性格相關等。文文爸分別整理了問題模式,家長可參考:
·「老師,我家孩子經常上課舉手嗎?回答問題多嗎?」
·「老師,我的孩子跟同學相處的關系好嗎?合群嗎?」
·「老師,我的孩子性格怎麼樣啊?有沒有好的建議給到我呀?」
這樣具體又有針對性的問題,不僅會得到老師的建議,還能讓溝通更順暢。
如果家長實在不知道如何跟老師溝通?文文爸教大家一招,就是學會借助孩子的嘴來問問題。
女兒放學回家后,文文爸會先詢問孩子問題,比如:今天有沒有和老師互動啊?老師有沒有請你起來回答問題啊?
這樣在跟老師溝通時,就可以說:老師,孩子說你經常請她起來回答問題,她特別喜歡上你的課!
相信作為老師,聽到自己的學生這麼說,肯定會很高興的!在上課的時候,也會不自覺地關注你家孩子,這樣對孩子的學習成績肯定是有幫助的。
②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好好參與家長會
家長一定要重視家長會,尤其不能缺席!家長會在老師眼里,是評估家長是否重視孩子學習的關鍵指標。
同時在家長會上,老師也會專門留出時間,讓家長來詢問自己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家長也可以將孩子在家的情況,反饋給老師,可供老師參照對比,利于發現孩子存在的問題,便于解決。
綜上所述,想要孩子得到老師的關注,與其挖空心思送禮物,給老師還造成了負擔;不如多理解老師,與老師保持高效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