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娃,20年後,過的是兩種人生
2022/01/11

棍棒教育是我國傳統教育中的特色,經過時間的檢驗,證明棍棒教育並不是符合孩子成長規律的教育方式。

不過即便如此,還有很多父母處于種種原因而推崇這種教育方式,那是因為這樣的教育方式在短時期裡面有很大的成效,不過要是長遠來看,一個經常被打的孩子,在長大之後,會與同齡人有很大的差異。

從小就受到挨打的孩子,心理發育會出現哪些問題呢?

1、孩子會越來越像施暴的父母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最初的學習方式就是模仿,最開始就是模仿自己的父母,父母有什麼樣的言行,孩子一般也是如此。

從小就採取棍棒式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孩子,會讓自己的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到父母的責駡方式,責駡內容,學習到父母的打人方式,之後當孩子成為父母的時候,也會採取這樣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孩子。

在電影《憤怒的公牛》中,主人公易暴易怒,總是會攻擊別人,即便是自己的妻子,也會對她大打出手,究其原因,就是他的童年就生活在父親的暴力之下,身上全是傷痕,在長大之後,也會把暴力施加在比他更弱小的人身上。

正是前幾代埋下了暴力的種子,才使得一代一代的孩子都會受到棍棒教育,如果不及時糾正的話,未來的孩子,也會經歷這樣悲慘的童年,不根除這種思想的話,未來的後代也會的麻木不仁。

2、孩子的性格會越來越陰暗

很多父母之所以會選擇用打來體罰孩子,並不是沒有緣由的,而是有的時候,孩子的所作所為並沒有達到父母的預期,父母沒有耐性,又感到生氣,于是會採取過激言行。

這樣的行為在父母看來是為了孩子好,讓孩子長點記性,下次不要再犯,父母的內心是希望孩子改正的,想法沒有錯,但是做法是大錯特錯的。

孩子從小就是聽從父母的話,在心中父母的地位很高,在受到父母的打罵時,會感到委屈,在父母的強勢下,最後會認可父母的方式。

長此以往,孩子會越來越害怕父母,會變得越來越內向,越來越自卑,即使長大之後也沒有勇氣脫離父母的陰影。還有的性格極端就是會越來越怨恨父母,越來越想要報復父母。這樣的性格都是負面的,陰暗的,不利于孩子今後的成長。

童年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阿德勒曾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從小身處暴力環境下的孩子,童年是不幸的,即便長大了,一生也會活在童年的陰影中,而童年生活過得快樂的孩子,即便在今後的人生中會遇到其他的挫折,也會由于養成的良好心態,樂觀開朗的性格,而能夠積極的面對困難與挫折,最後戰勝它們。

對于父母來說,孩子並不是你不幸人生的歸宿,如果有這樣的想法,你只會把你的不幸帶給孩子,孩子應該是父母人生的延續,既然是延續,就應該延續到陽光下,讓孩子一生的陽光來治癒自己童年的不幸。

不要過多地要求孩子做得有多好,即便是父母自己,有時也達不到自己要求的內容,何必去委屈孩子,暴力只會說明父母教育的失敗,失敗的教育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因此,父母需要京可能的給孩子的童年帶來歡樂,陽光。

科學的教育方式,合適的教育理念,才能避免父母落入只會使用暴力的陷阱中,因此,父母需要多閱讀,多學習。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的言行舉止,都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