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家里再窮,也不要給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這3點危害」家長承擔不起
2022/10/15

家里有錢沒錢,不能苦了孩子。

因為工作原因,經常接到很多讀者的咨詢。前幾天,有一位三十多歲已經結婚生娃的女性過來咨詢一些問題。一開始,我以為是問關于育兒方面的,可她卻說是關于自己的,更準確的是說,從孩子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問題。

她有一個女兒,今年上幼兒園中班。一開始她很喜歡讀者去幼兒園送她,并把她介紹給自己的小伙伴。但漸漸的,女兒很討厭媽媽去學校接她。為什麼呢?因為讀者不會打扮,衣服是幾年前的款式,頭髮隨便一扎。至于她為什麼不買衣服?倒不是因為沒錢,而是因為從小撿別人的衣服穿,所以對穿衣沒什麼概念,只覺得蔽體就可以。

可讓她沒想到,因為自己的穿著,讓女兒覺得在學校丟人了。聽到她這話,眼睛酸酸的。因為小時候的事情,她在成為媽媽后還受影響。

可不就是,父母以為給孩子穿舊衣,沒什麼大不了,殊不知,讓人自卑一生。因此,提醒各位父母,家里再沒錢,也不要讓孩子穿別人家的舊衣服,以下危害家長承擔不起。

沒有自我價值

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長得快,新買的衣服也穿不了幾次,會很浪費。而朋友家孩子的衣服,都是8成新,都蠻不錯的,給孩子穿,也沒什麼大不了。但父母不知道,時間長了,會讓人代入一種「被施舍」的角色,連衣服都要撿別人剩下的。久而久之,會被當成一個「回收站」的角色,有不要的東西,就會想到你。

或許給衣服的人家并不這麼想,只是覺得分享,不給就浪費了。但這會讓孩子覺得,生活可以越來越隨意,甚至會覺得父母不愛自己,不在乎自己,要不然怎麼會給自己穿舊衣服。當他們自我價值受損,自卑心理也會越來越嚴重。

喪失審美標準

衣服其實不止是蔽體的物件,更能體現一個人的審美和性格。如果從小穿別人的衣服,那衣服的款式和顏色,都是別人喜歡的。這就變成孩子,被動接受別人喜歡的東西,從而沒有自己的審美。沒有審美和不知如何定位自己的人,長大之后也比較迷茫。

衣著能體現一個人的個性,所以為了讓孩子有自己的個性,不輕易順從。

請讓孩子穿屬于自己的衣服,這才是對她好。畢竟,哪個孩子都不希望另一個孩子指著自己的鼻子說:你穿的,是我不要的衣服。

長大后「偏執」

越是得不到的東西,長大后越是渴望。小時候沒有穿過漂亮衣服,長大之后會為了漂亮衣服,不惜一切代價。就像有些女孩長大后,所有的錢都用來買衣服。穿得過來嗎?穿不過來。為什麼還要買呢?一種執念。

小時候的缺失,長大后的「補償」心理。這些都會導致一個成年人對某些東西極度渴望,因為只有得到這些東西,才能建立他們的自尊心。

家里再沒錢,不能短了志氣。就算買便宜衣服,也別給孩子穿舊衣。

AD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