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想讓孩子更獨立,5歲前「這2件事」要戒了,孩子才能更優秀
2022/07/13

帶孩子去游樂園玩耍時,聽見一對母子的 吵鬧聲,一個4歲左右的小男孩在低頭哭泣,他求媽媽幫自己把鞋帶系上。老母親一邊嘟囔一邊說:這麼大了,什麼都 不會做,鞋帶開了還要來找我。

試想一下這個娃根本不會系鞋帶,老母親在公共場合對孩子 大吼大叫,根本沒有用的,平時在家里應該慢慢引導孩子 學會獨立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說,在寶寶3-5歲時,會邁入人格發展的一個新階段,這個時期的家庭教育,決定了寶寶是否依賴父母,家長要慢慢培養出孩子的獨立人格。

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應該適度的 出手幫助,不要錯過了寶寶學習的好時機。如果像這位母親一樣在公共場合對孩子斥責,只會 限制寶寶探索欲望的自由心靈,還會挫傷孩子的 獨立意識。老母親可以借機會教孩子如何系鞋帶,慢慢的進行引導。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必然有一些事情需要大人的幫助,當娃請求家長幫他們時,父母應該用正確的方式去 引導,而不是冷眼旁觀,大聲斥責,要避免錯誤的做法。

語言上的貶低

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一些家長對孩子說:這麼小的事情你都 做不好,真的是太笨了。看起來是一些 微不足道的話語,但是這些話可能就會在無形當中 刺傷孩子幼小的 心靈。如果再次遇到類似的困難,孩子會感覺到非常迷茫,產生恐懼的情緒。

家長應該允許孩子求助,在他們 傳遞需求的過程當中,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起積極的創造力和 自尊心,不要破壞娃的安全感。可以告訴孩子:媽媽會幫助你,只要慢慢學習就好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不會認為自己無能,什麼都不會。他們變得 敢于嘗試,慢慢的減少對大人的依賴。

父母不要大包大攬

很多家長會代理孩子的所有事情,比如說我明明能夠自己端著水杯喝水了,家長還會跟在后面幫寶寶 拿杯子。如果怕水太燙,可以幫孩子晾溫了,再讓娃自己拿杯子喝。

大寶3歲的時候,一次自己 拼積木,因為他還 不能讀懂圖紙。在拼接的過程中,不是這里缺了一塊,就是那里少了一個零件,當大寶向先生 求助時,我家先生一下子熱血沸騰,迅速的幫孩子把玩具 全都拼接好了。但是大寶變的自己越來越不愿意拼樂高了,總是希望爸爸能夠幫他全部拼好了之后再去玩。我家先生感覺自己大包大攬的行為,讓孩子失去了自己動手的機會。慢慢的不再幫娃拼接,他將自主權還給了孩子,只是在旁邊象征性的 指導一下。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應該掌握兩個原則

第一方面、禁止說娃不行,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肯定

閨蜜說小時候,最不喜歡聽媽媽說:你不行。當自己成為母親之后,他告訴自己,千萬不要對娃兒說這樣的話語。因為從小在媽媽這種「 你不行」的話語熏陶下長大,自己從小就很自卑。一直到長大成人之后,才慢慢的變得 自信起來

每一個寶寶都是有自尊心的,孩子從小到大都在自己的學習旅途中。小寶寶在生活和學習上都需要父母的照顧,對于世界和自我的認知也需要爸爸媽媽的引導,如果家長總是說孩子不行,就會傷害到孩子的

自尊心

如同我們大人,在工作中也希望得到領導的 夸獎和褒揚。寶寶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這對于娃來說是最有力的鼓勵,娃才能夠有獨自處理困難的 勇氣

當孩子向家長求助時,父母應該緊緊握住孩子的手,讓他們有參與感,然后耐心的引導娃一步一步 解決難題。可以讓孩子嘗試著多做幾遍,當娃成功之后,家長要積極的對孩子進行肯定。

寶寶產生了自我體驗和成功獨立的感覺,才會變得 自尊自信。讓娃在有愛的環境中成長,他們才能夠憑借自己的能力去追求美好的未來。

第二方面、鼓勵娃勇敢嘗試

如果家長對孩子實施過度保護,其實就如同 將娃囚禁了。孩子在力所能及的年齡段,就讓他們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我家兩個娃1歲左右,就學著獨自吃飯了。吃飯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 本能,寶寶都有自己吃飯的愿望。孩子有了基本的抓握能力之后,就可以自主用餐。

我會把小塊兒的食物放到寶寶的小碗里,開始讓他們自己抓著吃,就算弄得身上和桌子上都臟兮兮的也沒有關系。

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 過程,家長不應該剝奪孩子獨立自主進食的權利。吃飯不僅能夠鍛煉孩子的 動手能力,更可以培養娃的獨立性。

還有自己穿衣服,穿鞋。兩、三歲的寶寶就可以嘗試著自己穿衣服了,讓他們充分自由的 進行鍛煉

結語:

如果大人過度保護,孩子就沒有了鍛煉的機會,身心智能各方面都受到了 限制。作為家長,應該用正確的方式教,幫助娃 學會獨立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