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的孩子有多厲害?從小自律的孩子,都來自這3種家庭
2022/04/21

導讀:松下幸之助曾說: 「登峰造極的成就源于自律」。由此可見,能保持自律習慣的人,沒幾個是平庸之輩。但孩子的自律,是需要后天培養的,過程中,父母的引導更關鍵。

自律的孩子到底有多厲害?

村上春樹說:「當自律變成一種本能的習慣,你就會享受到它的快樂。」

也常常聽一位朋友說, 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對此,我深以為然。那麼,自律的孩子,到底有多厲害呢?

見到過一個小女孩,因為寫的字漂亮,而爆紅網絡。小姑娘寫字一筆一劃,跟打印的一樣,字跡剛柔并濟,用力均勻,即使是寫數字,也很工整,看起來賞心悅目。

小女孩的媽媽解釋說:「她其實就是一個普通的孩子, 只是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平時寫作業也是這樣認真。除了書法課,還參加了很多興趣班,周一到周日的課程,幾乎都是滿的,而且完成的很好。

你看,妥妥的別人家孩子,小女孩對自己的超高要求,還是源于自律。不得不說,孩子的自律,并非天生形成的,和后天培養以及環境的影響有關。一個人按照既定計劃,做上一兩天并不算什麼,但如果能一直堅持,往往能達到 出人意料的結果。

2020年北京大學本科錄取年齡最小的學生,湖南新邵15歲孩屈詩穎,被稱為「 天才少女」。談及她的成長時,媽媽說,女兒天分并不是多好,上學也早。自己和老公在外工作,外婆帶著她。

屈詩穎曾經語文、數學都不及格,學習成績也跟不上。但后來她給自己定了一個學習時間計劃,并一直堅持了下來。每天早上5點多就起床,晚上學習到11點左右。 正是通過長時間的每天十幾個小時的刻苦學習,才有了我們看到的北大屈詩穎

自律的孩子通常來自3種家庭

李玫瑾教授認為,6歲前,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決定了他的人生起點。而下面的這3種家庭,最容易培養出自律的孩子。

1、及時給孩子立規矩的家庭

孩子在6歲前,有40多個敏感期,6歲前,是社會規則敏感期,也是孩子習慣養成的關鍵期。

孩子還在家庭中生活,有些小問題不明顯,但進入幼兒園生活后,很多缺點就暴露無遺了。比如不好好吃飯、頂撞老師、情緒失控等等。

有的孩子在家,是小霸王,什麼都不聽父母的。等到了幼兒園,老師也很頭疼,不知道如何管教。

「自律」在心理學上的另一種說法是「自我控制」。孩子在早期對自己的行為習慣,并沒有很好的規范準則,需要父母幫助,控制那些不好的習慣以及欲望。這個階段是社會規范形成的關鍵期,也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階段。

2、肯放手的家庭

很多家長會事無巨細的關注孩子的事情,經常會打擾到他們的專注力。比如,孩子在寫作業,家長過來問,要不要喝點水,要不要吃個蘋果之類的,這些都是破壞孩子專注力的罪魁禍首。李玫瑾教授認為, 6歲前在家比較受寵的孩子,專注力反而比較差

。因為大人的關注,更容易打擾到孩子的專注力。

你不經意的言語、催促,都會影響到孩子。他正在發呆,你跑過去問:「你怎麼了?」他正在玩積木,你跑過去問:「需要媽媽幫忙嗎?」

頻繁的打斷孩子,一切「包辦」,不僅不利于孩子專注力的養成,也不利于他自理能力的提升。

孩子對自己的事情,根本沒有預判,都是家長說什麼,就跟著做什麼。家長不放手,孩子很難構建自己內心的秩序感,更難學會自律。

你可以嘗試放手,讓孩子自己來, 做個「懶」家長。大寶剛上幼兒園,每天早上起床,都要催好多遍,馬上要遲到了,我跟著忙前忙后,他一點也不慌張。

后來,我就跟他說,早上起床上幼兒園,是你自己的事情,以后我不管你了,從起床到上學這段時間,你自己安排,包括吃飯、洗臉、刷牙、換衣服等等,我會在你出門前五分鐘,設置一個鬧鐘提醒。

剛開始大寶還是慢慢悠悠的,鬧鈴響起來,他才忙不迭的往身上套衣服,還喊我幫忙,我假裝沒聽到。一段時間后,大寶慢慢能管理好自己早上的時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

3、父母能以身作則的家庭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的言行,是他學習的標尺。父母是什麼德行,養育出的孩子基本也是如此。

廣西大學聯考狀元楊晨煜的母親在接受采訪時說,他們家是普通家庭,教育孩子也只是在合適的時機,幫助孩子養成了習慣而已。當然, 父母也要自律,不能只知道抱著手機刷,把孩子丟在那里就可以了。

孩子的成長中,比學校教育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父母。如果父母不懂的自律,不能以身作則,如何喚醒孩子心中的自律呢?

碎碎念:

喬布斯說: 「自由從自信而來,自信從自律而來。」養育出自律的孩子,他以后的人生會大放異彩。父母們先自省,從自己的改變出發,再去談如何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律。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