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前,孩子若有以下3種「節儉」行為,未來會沒出息
2021/11/19

米粒已經8歲了,家裡的生活條件原本是不錯的,但是媽媽做生意失敗了,家裡的經濟條件一下子就落了下來。為了維持家裡的正常開銷,爸爸就出門打工了,平時都是媽媽在家帶孩子。

媽媽知道家裡的經濟條件不好,于是就想方設法地想要豐富家裡的物質生活。平時帶著米粒上超市的時候,總喜歡讓米粒在「試吃區」的大飽口福。

而路上回家的時候,也喜歡從一些「愛心櫃」中取點吃的喝的。並且,艾姐還對周邊的一些愛心早餐、愛心廚房瞭若指掌,平時經常換了家兒到這些地方去吃免費的「單人餐」。

這種行為在艾姐的眼中,是一種節儉的行為,盡最大可能地減少自己的支出。

但是,在米粒的眼中,卻並不是這樣的,米粒看到的是一種沒有目的性的行為習慣教育,這就導致米粒養成了一些錯誤的「節儉」習慣。

8歲前,孩子若有以下幾種「節儉」行為,將來可能會沒出息

◎太過注重于佔便宜

米粒在學校的時候,自己有橡皮,但是卻經常喜歡借別人的橡皮用,因為這樣自己的橡皮就能夠用很久了。

有時候,米粒能蹭別人的東西,就蹭別人的東西,絲毫不考慮該行為可能影響到的其他因素,就比如交際等等。

米粒如果這樣繼續發展下去,那麼就可能會變成一個眼光短淺的愛占小便宜的人,這樣的人在以後的發展中,將會遇到很多的問題。

比如學習的時候,只顧自己,不懂分享,這樣今後孩子也很難得到他人的幫助,因為只求幫助卻不對他人施助的人,是沒有人喜歡的。

這種情況在以後的事業、生活中也經常會出現,所以,喜歡占小便宜的孩子,未來必定是黯淡無光,沒有多少朋友的。

【艾姐建議】:如果自己的孩子太愛佔便宜,家長一定要注意及時糾正孩子的價值觀,規范孩子的行為,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道德理念,避免太過看重小便宜。

◎無法客觀認識自身需求,過分摳門

米粒在學校用橡皮的時候,米粒不捨得用自己的橡皮,就找同學借,結果同學知道米粒的「摳門兒」樣,就不借給米粒,結果米粒為了借橡皮而耽誤了很多的時間,最後導致課堂作業沒有完成。

其實,相比使用橡皮擦擦字這麼簡單的事情,完成課堂作業明顯更加重要。

但是,米粒卻因為錯誤的節儉,而搞不清楚兩者之間的取捨,從而導致因小失大,丟了西瓜還沒撿到芝麻。

這樣的習慣最為危險,因為這將會進一步地縮短孩子的眼光,導致孩子過于看重眼前的事情,卻絲毫沒有想過自己長遠的得失。

【艾姐建議】當孩子表現出過分摳門、因小失大的行為時,家長一定要引導孩子建立長遠的目光,讓孩子看問題時看全面,不要局限于眼前的蠅頭小利,而是需要客觀認識自己的需求,因為節儉並不是不滿足自己的需求,而是有效利用資源滿足自己的需求。

◎過分看重金錢

米粒有一次因為學習的原因想要買一套文具,本來標準的套裝文具市場價都是10塊錢,但是米粒卻希望找到便宜的。

于是,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找到一款只有2塊錢的文具套裝,米粒就買了,結果卻發現,這套文具的質量很差,不僅用起來非常不好用,並且壞得也很快,使用壽命甚至達不到10元套裝的1/10,可以說是花了錢也沒有買到自己需要的東西。

這其實就是一種錯誤的節儉行為,因為真正的節儉是物有所用,但是米粒花了錢,卻沒有享受到金錢帶來的便利,沒有滿足自己的需求。

【艾姐建議】當孩子在消費時出現只看重價格這一習慣時,要注意糾正孩子的思想,讓孩子全面地去看待物品,不僅要看價格,還需要看質量等其他因素,綜合判斷物品的性價比,這才是節儉的行為。

節儉教育教對了,孩子學對了,那麼對于孩子的未來將具有很積極的影響。但是,若把節儉學成了吝嗇、小氣、摳門兒,那麼孩子長大很可能會沒出息。

AD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