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為什麼她可以插隊?」兩位媽媽的回答,造就孩子不同格局
2022/07/22

對于孩子的素質教育問題,如今大部分家長都是比較看重的。尤其是外出游玩或逛街時,都會特別注意孩子在公眾場合的表現。

但問題在于, 并非所有家長都懂得教育孩子遵守公共規則。如果帶孩子外出時碰到其他人破壞規則,比如插隊,又應該如何解釋呢?

對此,網友們也存在不同看法。

有人認為,對于這種敗壞公共道德的行為,必須嚴加制止。也有人認為,如果自己不是那麼著急的話,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算了,畢竟帶著孩子,萬一爆發沖突也不好。

實際上,這都是次要的,這件事最重要的部分在于,如何跟孩子解釋要遵守排隊規則,卻容忍有一些人插隊的行為呢? 這是一個道德教育層面上的問題,必須重視起來。

​「媽媽,為什麼她可以插隊?」

前兩天去水吧買奶茶時,碰到了這樣一幕。

由于正好是下班高峰,店里的人特別多,還有一些家長帶著孩子前來購買。

原本一開始還好好的,此時突然進來一位帶著孩子的中年婦女,插在了一個小伙子前面,于是兩人就爭吵了起來。

小伙子指責中年婦女帶壞孩子,沒素質。

中年婦女卻辯駁道:「我孫女才8歲,太渴了,何況買個水也花不了幾分鐘,怎麼就不能謙讓一下呢?和一個孩子較真,也不知道是誰沒素質!」

小伙子表示:「不是時不時間的問題,不能插隊就是不能插隊, 哪怕孩子也不可以,公共道德誰都需要遵守。

最后這件事平息了下來。此時我聽到了隊伍中兩組家庭的對話,實在引人深思。

「媽媽,為什麼她可以插隊?」一位看上去年僅四五歲的小姑娘,向后轉身抬起頭問媽媽。

「可能剛剛那個小姐姐實在太渴了吧,我們不著急,還有很多時間呢。」這位媽媽給出了一個很溫柔的回答,滿臉都寫著和善。

而另一位媽媽卻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反應,趁這個時機教育起旁邊的兒子:「剛才那個小姑娘都七八歲了還插隊,真沒素質,你以后可千萬不能這樣,會被別人罵的,知不知道?」

​分析——兩位媽媽的回答,造就孩子不同格局

初初聽來,明顯前一位媽媽表現得更加和善文明。但如果深層次剖析,其實 她給孩子表達了一種錯誤的價值觀。

我相信這位媽媽的本意,是希望孩子能多體諒他人,不輕易與人發生沖突與矛盾。

但其回答背后,卻隱藏了一個更深的含義:如果你有需要,就可以無視公共規則,破壞他人的權益,隨意插隊。

這樣的孩子長大后, 通常會表現為雙重人格。

日常生活中完全就是善良、文質彬彬的形象,但一旦觸及到自身利益,立刻就會變得自私起來,并認為理所應當。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種雙標。

當然,另一位媽媽盡管出現了明顯的人身攻擊傾向,但并沒有使用臟話字眼,而是給出了客觀中肯的評價,并明確告訴孩子:你以后一定不能插隊,哪怕任何理由都不可以,否則就會被別人在背后戳脊梁骨。

她對孩子起到的, 是一種教育和警示作用。

​寫在最后

對于這樣的情況,不知大家與我的看法是否相同?

私以為,第一種媽媽教育孩子的方式,除了有雙標之嫌外,還可能讓孩子養成打掉牙往肚里吞的吃虧性格。

表面上是給孩子灌輸做人要善良的觀念, 卻很容易讓他長大后被人欺負,不懂得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

吃虧是福、要懂得讓利這句話并沒錯,但也要是互惠互利。如果遇見那種一味只知索取不知付出的人,從小被這樣教育的孩子就可能成為「冤大頭」。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所說的話一定要經過深思熟慮,不要好心辦了壞事。

一定要教會孩子何為原則,告訴他什麼可以忍,什麼不能忍,才能讓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格局與價值觀。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