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才明白,孝順靠得住的子女通常是「這一個」,父母別疼錯人了
2022/09/05

為人父母方知養娃的艱辛,不僅是身體上的,還有精神上的。父母對孩子的付出可謂是不求回報,無條件的為子女撐起一片天,為孩子付出所有。

都說,「養兒防老」。我相信,大部分父母并不指望老了以后能有多享兒女的福,只希望自己老了之后兒女能夠孝順就好。但是, 現實卻讓他們非常失望, 生活中不贍養老人,不孝順老人的事情屢見不鮮。

有一次在網上看到這麼一個視訊,77歲的李奶奶一生養育了5個孩子,因為老伴在鐵路上工作很少回家,由于生活困難,李奶奶不得已,只好把老三送給了別人收養。剩下的4個孩子基本上都是李奶奶一手拉扯大的,其中的艱辛不言而喻。

等到李奶奶87歲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照顧時,孩子們卻沒有人愿意陪在母親身邊,反而眼睛卻都盯著老人要拆遷的房子。李奶奶白發蒼蒼,骨瘦如柴,本應享受兒孫滿堂的晚年的她,卻要孤苦伶仃地拖著年邁的身軀,拄著拐杖艱難地上下5樓去買食物和生活用品。

而在4個孩子為了分拆遷款而爭執不斷中,只有當年那個被送出去的孩子,每天給老人送飯。時而清醒的老人,看著每天給自己送飯的曾被自己拋棄的孩子,內心愧疚不已。

多可悲啊,盡管父母為子女付出所有,但到了晚年卻如此凄涼!所以, 當父母的,最好一開始就能看出哪個孩子最孝順、最靠得住,千萬別疼錯人了

人到晚年才明白,孝順靠得住的子女通常是這一個,父母別疼錯人了

晚年凄涼,大概是所有父母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畢竟,含辛茹苦地把孩子拉扯大了,到頭來不但兩手空空,反而老無所依,可想而知是有多麼的辛酸。其實, 大家也不用太擔心,孩子孝不孝順,從小的時候就可以得見一二

1、獨生子女家庭

這個就沒有必要去多說了, 一個孩子不存在偏不偏心,老了就指望這一個孩子養老,就看父母怎麼去教育了。

2、兩個孩子的家庭

作為心理醫生,我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 同是父母生的兩個孩子,他們卻有著不同的心理活動

大寶出生后,由于是家庭里的第一個孩子,他會讓父母體會到初為人父/母的激動和快樂,所以,在這個時候,大寶得到了父母所有的寵愛,孩子這時候不會去想的太復雜,只是把父母的愛照單全收就行了。

但是,當二寶出生后,父母就會把大部分重心轉移到二寶身上,并不是說父母偏心,只是二寶還小,確實需要更多的照顧。 大寶卻不這麼想:爸爸媽媽不再愛我一個人了,他們更喜歡弟弟/妹妹。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大寶的心理會十分迅速地成熟起來,他們會幫助照顧弟弟/妹妹、會幫助父母分擔家務。

因為大寶明白,只有這樣,他才能吸引爸爸媽媽的注意力、才能得到爸爸媽媽的贊揚、才能贏得爸爸媽媽的關心和喜愛。日復一日, 長期循環下去,大寶會漸漸變得有責任感、有擔當,等大寶長大后,他也會習慣性地去照顧父母、遷就弟弟/妹妹。而二寶呢,由于有父母和哥哥/姐姐的照顧,就會容易「晚熟」,甚至永遠都不會「熟」。

所以, 如果是兩個孩子的家庭,孩子長大以后,大寶往往表現得更孝順

3、多個孩子的家庭

在多個孩子的家庭,有一句老話,「 老大疼,老小愛,中間那個拿腳踹」。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這是因為, 老大會幫助父母承擔責任,所以父母會心疼老大老小不用說,很多大人都喜歡小寶寶,可愛不是

只有處于中間的這個孩子感覺最無助,因為,老大年紀大,動手能力強,可以很好地照顧弟弟妹妹,也能夠幫助父母分擔更多的家務;老小呢,由于年紀小,但是長得肉呼呼的,可愛也是一種本事不是嘛~這個時候,處于中間的那個孩子,上不上下不下最難受了。

父母不喜愛,兄弟姐妹又害怕他分去父母的愛,處于中間的那個孩子只能「自救」,比如,他們會給哥哥姐姐打下手,讓父母看到自己的努力;力所能及地照顧弟弟妹妹,讓父母可以省心;努力 變得更懂事、聽話、體貼,不惹事,不爭搶,讓父母可以放心。

久而久之,老大因為中間這個弟弟的分擔,責任感會相對來說下降一些;老小因為中間這個哥哥的照顧,更加感受不到責任。處于中間的這個孩子, 為了努力證明自己,他會不斷地付出,關心體貼父母,只為分得一些愛和關注。而這些性格,會伴隨著孩子一直到長大后。 等父母老了,中間那個孩子,依然會不斷地對父母好,以此來獲得認可

所以, 如果在多個孩子的家庭,處于中間的那個孩子,會表現得更孝順一些

結語

說到底,有條件的家庭,老人不會圖什麼,他們一開始就有自己的計劃,自己也會有能力養老。但是,自己有能力是一回事,兒女孝不孝順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父母應該從小就要好好教育孩子。 一方面父母要以身作則,對自己的父母做到有耐心、有孝心,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們自然也會有樣學樣,懂得孝順; 另一方面父母要做到「一碗水端平」,俗話說,不怕什麼都沒有,就怕分配不均勻,如果家里有多個孩子,而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是無顧的偏袒其中一個,勢必會給其他孩子造成傷害。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