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教授認為孩子的零花錢作為一種文化中介工具,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孩子可以通過使用零花錢來創造自己的生活!
我記得小的時候每年過年討紅包的時候很開心,但是到手的紅包,最終轉了一圈又回到媽媽的身邊,媽媽美其名曰: 「會幫我們收起來,以后要給我們讀書!」
但當時我們兄弟姐妹幾個內心還是很崩潰,很不舒服的,畢竟小的時候家里確實是困難,有個幾塊錢,都覺得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
小時候爸爸做生意,偶爾回來會給我們一塊兩塊的錢,當時開心的那個勁現在都還能回憶起來,馬上去小賣部買各種零食和糖分給周邊的小朋友,大家都很開心!
在我們那個困難的年代,家長花錢都要 省吃儉用,更沒有可能給零花錢給孩子,但是到了現在,大部分家庭生活都還是不錯的。
但是還有不少家長還是持續著以前 原生家庭的想法,「不能給孩子零花錢,覺得給孩子零花錢會寵壞孩子,會讓孩子 大手大腳!」
當然現在很多父母都受過高等教育,也會學習各種育兒知識,了解到從小給孩子學會支配金錢,就能讓孩子對金錢的態度更加精確。
知道金錢只是用來滿足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用金錢來支配自己,這樣孩子以后才能更自信,花錢上面才能更科學!
從小有錢花和沒有零花錢的孩子,長大之后差距真的不是一星半點
★從小沒零花錢,孩子長大后小氣自卑
知乎上有網友提了一個問題, 小時候父母給不給零花錢會怎麼影響長大后的人生?這個問題總共有210個回答,將近38萬的閱讀。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就提到了自己的媽媽,從小從來沒給過一分錢零花錢!
因為自己沒有零花錢,所以同學們提到要買禮物去參加同學生日的時候都不敢去,或者同學們相約去買零食的時候,她都是走得遠遠的。
小時候去春游,學校要收十幾二十塊,媽媽都不愿意給。
有一次親戚來家里面提到零花錢,這個網友說自己沒有零花錢,媽媽還當著親戚罵她: 天天在我面前哭什麼窮,別人有零花錢,你認別人做媽當媽去吧,你滾出我家!
長大之后這個網友就變成一個 非常摳門的人。
在上大學時,家里面給的生活費還可以,但是在學校里面只吃便宜的菜,沒有去過餐館,水果太貴也很少吃!淘寶天天看,基本不買一件衣服,從大一穿到大四!
在 大學里收費貴的活動從不參加,所以成為了同學們眼中 高冷孤僻的人!
這個網友說覺得自己很自卑,而且自己以后不打算生孩子,以后如果身邊有朋友生了孩子,一定勸他們要給孩子零花錢。
★從小沒有零花錢的孩子,長大容易報復性消費
一個網友說自己家里面從小不停地買房子,所以家里面現金并不多,父母 摳摳搜搜的,雖然他上了省重點的重點班,跟班上很多家庭條件好,學習又好的同學在一起,而同學們都有各種各樣的零食,但自己卻沒有零花錢來買,后來導致很自卑!
長大自己參加工作之后,只要有錢就不擇手段,有了錢一天可以花光一個月的工資,這其實就是 報復性消費。
所以作為家長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小的時候要窮養,不能給孩子零花錢,會養成孩子奢侈的性格。
我們可以 適當的給孩子零花錢,讓孩子學會用錢進行社交,用錢來滿足自己的部分欲望,不要過多的消磨自己的意志力,才能讓孩子在學習上更認真!
當然,父母給孩子零花錢也是要有一定的原則,才不會養成不良的習慣
原則一:不要要多少給多少
按照孩子的年齡和消費水平,周圍的同學消費情況來給,比如說孩子在一二線城市,大部分孩子每天就有兩塊錢的零花錢,那就給孩子兩塊就行了。
比如孩子上的是省城的城市,而且已經上國中了,同學們每天至少是10塊錢的零花錢,那麼你就給孩子10塊錢。
原則二:可以讓孩子通過做家務或者其他方面來賺取零花錢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對兩個女兒的管教就非常的嚴格,做家務,每個星期可以領取一美元的零花錢。
所以家長也可以通過讓孩子做家務,或者是進行各方面的家務來 賺取零花錢,孩子不是輕易得到的零花錢會更珍惜,更會把錢用在刀刃上。
寫在最后:
不要讓孩子的童年過于 貧瘠,不要讓孩子跟周圍的同學格格不入。
從小讓孩子自己有錢花,孩子長大之后對掙錢才有正確的態度,才能更自信更陽光地去光明正大地賺取更多的錢,來改善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