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自己吃飯」和「家長喂飯」的孩子,10年后,差距很明顯
2022/05/31

從小自己吃飯和阿嬤喂飯的孩子,上幼兒園后,5個差距越來越大

差距一:分離焦慮

媽媽從小都鍛煉孩子自己吃飯,自然也會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孩子能夠獨立,分離的時候也沒那麼焦慮。

但是如果孩子從小都是喂飯,家長對于孩子各個事情都會比較緊張,孩子對于父母或者是阿嬤過于依戀,上幼兒園就會驚慌失措,就會擔心害怕,會出現更加嚴重的分離焦慮。

所以從小鍛煉孩子自己吃飯,從小讓孩子獨立,到孩子上幼兒園,可能就哭個一兩天就乖乖地上幼兒園了,也很快適應了,但是從小喂飯的孩子上幼兒園可能會哭鬧更久。

差距二:孩子的反應能力

老師讓孩子去拿東西,有些孩子蹭地從座位上坐起來,很快地反應過來去拿東西,但有一些孩子會慢吞吞的半天才反應過來,老師是叫自己。

家長從小讓孩子自己吃飯,其實就是鍛煉孩子手指的靈活度,也鍛煉孩子大腦指揮的能力,孩子上幼兒園之后反應速度會更快,反應能力也會更強。

從小阿嬤喂飯長大的孩子,什麼事都不用自己想,什麼事都不用自己做,孩子去幼兒園自然就

反應慢半拍。

差距三:挑食情況

自己吃飯的孩子,他一半的心思會在吃飯鍛煉這件事情上,另一半的心思才會放在食物的美味上面。

所以他覺得吃飯的樂趣還是有的,畢竟自己吃飯,自己鍛煉手指,自己感受到自己的掌控感,所以這樣的孩子不容易挑食,上幼兒園之后吃飯也比較快。

但從小由阿嬤喂飯的孩子,阿嬤在喂飯的時候,他還會用食物來威脅阿嬤,今天我吃完這個飯,你要給我買哪個玩具。

到了幼兒園,老師沒有給他買玩具的機會了,孩子可能就會下意識地挑食厭食。

差距四:孩子的體重情況

大人喜歡給孩子喂飯,就是擔心孩子吃不飽,所以喂著喂著很容易就喂多了。

從小阿嬤喂飯的孩子,有一些可能會長成小胖墩。還有一些因為經常被塞飯,導致孩子胃腸消化不了,引起

積食,反而營養吸收不好,孩子就會比較瘦。

也就是經常喂飯的孩子,體重可能就是要麼過胖,要麼過瘦。

而從小就自己吃飯的孩子,他們知道自己每餐能吃多少,能很好地掌控食物的量,孩子的胃腸消化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保護。這樣的孩子體重一般在標準范圍內,不胖也不瘦。

差距五:和小朋友的交往情況

孩子三歲之前主要建立的是「親子依戀關系」,到了三歲之后,孩子開始有同伴的意識,開始喜歡跟同齡的小朋友一起玩。

所以去幼兒園的話就是跟同齡的小朋友們一起玩。

如果孩子從小自己吃飯,他在幼兒園里面各方面的表現也更好,也能得到老師正向的表揚和關注,那孩子也更容易受到其他孩子的喜歡,更容易跟其他的孩子玩成一片,容易交上好朋友。

而從小是阿嬤喂飯的孩子,在幼兒園更容易表現得畏畏縮縮,很難交到好朋友。

英國兒科醫生建議,孩子開始添加輔食,家長就嘗試著讓孩子自己去吃,開始用手抓來吃。

而我們建議孩子到8個月開始,他自己有意識地想自己吃飯的時候,多給孩子做一些手指食物來吃。

到孩子一歲左右就可以拿勺子了,這時候讓孩子自己吃飯。

到了孩子兩歲就要完全靠自己吃飯吃飽,這樣才能更好地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有助于孩子更獨立,更自信,更聰明,更健康。

AD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