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發現:3歲上幼稚園和4歲上幼稚園的寶寶,人生大有不同
2021/12/13

孩子與父母的第一次分離,可能就是在送孩子上幼稚園的時候。

我家的3歲小「神獸」已經按捺不住到處瘋玩了,就在我考慮把他送到幼稚園的時候,鄰居家的媽媽卻跟我說:「千萬別太早送去幼稚園,會給孩子留下心陰影的!」

我國有一項關于幼稚園的規定:幼稚園屬于三歲以上的教育機構。

所以在規定中只有三歲以上的孩子才能上幼稚園,但現實情況則有更多孩子被提前送入幼稚園,早早在「小小班」體驗集體學習和生活。

到底孩子幾歲該送去幼稚園,家長們一直爭論不休。在爭論中兩種觀點較為突出:早上幼稚園與晚上幼稚園。

早上幼稚園:

1978年的諾獎得主卡皮察曾說過自己在幼稚園學到了最主要的東西,分享意識、自律衛生、學習習慣、觀察自然。

現在生活節奏的變快,讓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過早的將孩子送到幼稚園。因工作的原因可能都很少和孩子溝通,並且老一輩會嬌慣溺愛孩子。所以幼稚園中的眾多孩子在一起,既讓家長省心又可以讓孩子覺得不孤單。

並且集體生活會幫助孩子學習生活自理能力,學會穿衣、吃飯、上廁所等事情。

合理安排時間的午睡也是幫助孩子維持正常的身心健康,這些都是幫助家長省心省力的優點,也能讓孩子學會獨立,但孩子與家長之間的親密度會有所下降。

晚上幼稚園:

美國的幼稚園分daycare與preschool,其中daycare可以照顧六個月的小寶寶,而preschool則是4-6歲的學前幼兒班,對接小學課程。

晚送幼稚園會讓孩子多一點適應能力,心智的逐漸會增加孩子的抗壓能力,防止孩子在一個新的陌生環境下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

其實兩種理由都合乎常理,據蒙台梭利的研究可以看出,2-6歲是孩子大腦的發育加速期,在這個階段對孩子的各種刺激都會影響孩子對事物的判斷,以及孩子的性格、習慣的形成。

這段期間無論是早送還是晚送,對孩子的成長發育都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對「幾歲進園」

的爭論是沒有意義的。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曾說過:「幼稚園的重要作用是要使兒童養成良好的習慣」。

三歲是孩子在低幼與幼兒的分界線,普遍共識中對三歲入園的原因與孩子的生理、心理相關。

1. 生理發育狀況

從正常幼稚園的情況判斷,一個小班大約在15-30人左右,但由于三歲前的孩子免疫力低下,很容易感染各種疾病。由于孩子還不能有效的避免這些疾病的傳播,並且孩子多老師少的情況下,孩子的一些症狀難免會被忽略。

2. 適應「焦慮」

孩子的「焦慮」是一種正常現象,從孩子10-18個月大時會達到峰值,到三歲之前,寶寶的焦慮是一種對自身認知的發展而產生。在孩子三歲後,進入幼稚園則是因為新環境產生的陌生感而焦慮。

3. 與社會產生交互

這個分水嶺是基于孩子的認知程度來劃分,尋求一種同齡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是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需求,而幼稚園則提供了這麼一個社會化的環境,促進孩子的這方面進程。

據哈佛研究表明:三歲與四歲入園的差距,並不只是時間上的因素,更多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定。

1. 生活自理

孩子在幼稚園是處于半獨立的生活狀態,所以家長在送孩子之前,要考慮到孩子的生活自理方面是否能夠做到,例如:自己吃飯、上廁所、穿衣服、系鞋帶等等。而且要留心孩子的作息是否規律,通過在家的調整來與幼稚園同步。

2. 語言表達

有的孩子在三四歲的時候還講不清話,心裡知道,但是無法很好的表達出來。這是很重要的一項,例如孩子尿褲子、生病了、想吃東西,但老師不懂孩子想要幹什麼。

這一點需要家長在送孩子去幼稚園之前,重視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3. 心智發育

三歲入園,只是一個對孩子的參考值,並非是硬性規定。在孩子6-18個月期間,如果父母很好的處理了孩子的焦慮,那麼在三歲時間點上,孩子對分離產生的焦慮會小很多。當然,如果孩子的焦慮表現的很突出,那麼家長應該考慮延後入園。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