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編了個順口溜:「媽媽生,外婆養,爺爺奶奶來欣賞,爸爸回家沙發躺」。
這句話雖然出于戲謔調侃,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下的社會現實:越來越多的外婆,成為現代家庭帶娃的主力軍。
新聞網曾發起一項投票,調查大家家里是誰在帶孩子,結果在參與的2241人中,有43.9%的人都選擇了「外婆帶」,比選擇「自己帶」和「奶奶帶」加起來的人還要多。
不過,盡管外婆幫忙帶娃好處多多,但同樣存在一些現實問題,如果子女不能尊重和理解,那麼很容易使老人寒心。
鄰居李阿姨今年剛過60,前幾年幫著兒子帶孫子,好不容易熬到孫子上了幼兒園,準備歇一歇。
結果沒過多久,女兒又生了外孫,給李阿姨打電話,說是婆婆身子骨不行,請她過來幫忙帶娃,李阿姨只能答應,收拾行李,坐火車來到了幾百公里外的女兒家。
然而,就算是親母女,也因為帶娃三番兩次產生矛盾。
有次正值秋冬換季,小外孫感冒發燒,李阿姨連續照顧好幾天,好不容易孩子慢慢好轉了,可李阿姨卻開始發燒咳嗽,腦袋也是昏昏沉沉,實在有些頂不住了。
這天晚上李阿姨照常給外孫沖藥,結果迷迷糊糊沒注意水溫,把孩子燙得嚎啕大哭,女兒過來一把將李阿姨推開,怒吼道:「怎麼沖個藥都沖不好?瞅瞅你給孩子燙的!」
眼看女兒這樣的態度,再加上生病身體難受,李阿姨當時眼淚就出來了,苦苦帶娃整3年,女兒連個謝字都沒有,反而落得一身埋怨,李阿姨越想越生氣,越想越寒心,當天晚上就定下火車票,第二天一早回了老家。
后來每次跟人聊天,李阿姨都表示「再也不幫女兒帶娃了,吃力不討好」,3年的帶娃經歷,讓這位60歲老人心徹底傷透了。
其實與李阿姨的情況類似,很多女兒在與自己的母親相處時,會更百無禁忌,無論是溝通還是行為上,都會表現得比較任性,有要求會直接說,有不滿也會直接指出來。
試想一下,如果婆婆幫忙帶娃出了紕漏,相信大部分寶媽就算不滿,表達之前也會先斟酌斟酌,畢竟婆婆算是「外人」,婆媳之間相處會保持適當的距離。
但在外婆幫忙帶娃時,女兒的埋怨和責備往往會來得更直接,對老人帶來的傷害也更大。
尤其當外婆本就是「背井離鄉」,遠赴千里幫女兒帶娃時,那麼老人難免在情緒上會更敏感,更容易寒心。
此外在育兒理念上,新老一代人難免存在差異,當寶媽在母親面前口無遮攔,不考慮母親的感受時,那麼很容易會使母親受到打擊,覺得「吃力不討好」,帶娃勞累又費神。
之前網上有一個7分鐘的短片,很多人看完都濕了眼眶。
外婆在女兒家幫忙帶娃,女兒是一名職場媽媽。
平時女兒對母親頤指氣使,總覺得老人幫忙帶娃不合心意,在生活習慣和育兒觀念上,二者矛盾重重。
女兒熬夜加班,母親早起為她煮了養肝粥,女兒卻氣憤媽媽不讓自己多睡會;
為了讓孩子收拾快點趕上校車,母親總是幫孩子穿衣服,女兒嗤之以鼻;
孩子發燒了,女兒責怪母親給孩子蓋得多、亂吃藥。
又一次爭吵后,母親表現得失望極了,第二天早起,發現母親不見了,有鄰居說看到母親拿著箱子走了。女兒慌忙地給母親打電話,心里滿滿的都是愧疚,卻發現母親的手機落在了家里。
過了一會母親拎著菜籃子回來,還買了新鮮的排骨,女兒才終于認識到媽媽的偉大。
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生活,但母親在本應安享晚年的時候,不遠千里幫女兒帶娃,有的是因為婆婆幫不上忙,有的是擔心女兒和婆婆產生矛盾,但歸根結底,是出于母親對女兒的愛。
當外婆幫忙帶娃時,寶媽要更懂得感恩,就算是老人帶娃有疏漏,也要理解和尊重,在溝通方式上多注意,畢竟老人是來幫忙的,不是來當保姆的,身為女兒心存感激理所應當。
結語:
「前半生養子女,后半生抱子孫」,是無數外婆最真實的寫照。
最后希望所有寶媽都能盡量承擔起「為人母」的責任,就算有外婆幫忙帶娃,也要多抽出時間親自帶娃,讓老人有一些自由生活的空間,有時間稍作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