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2種行為」看似愛孩子,其實是在傷害孩子,家長快來對照下
2022/05/07

如果說父母愛孩子,勝過愛自己,相信這句話很多家長都比較認同,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的。

但是,往往就是在這種愛中,父母的一些行為卻不知不覺中傷害了孩子,特別是以愛為出發點的行為,看似愛孩子,實則已經傷害到了孩子。

因為凡事都要講究一個度,「過猶不及」就是這個道理,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愛過了頭,這種愛就變了味道。

一個同事就是如此,他一直覺得自己和老婆全心全意愛孩子,關心孩子,但是結果孩子卻并不領情。

一、父母全心全意對待孩子,為何孩子卻不領情?

同事家兒子小齊讀初二,正是叛逆的年齡,而他的叛逆卻比同齡的孩子更甚,每天因為兒子小齊地學習,這個同事可謂是焦頭爛額,因為兒子小齊一直和他對著干。

用同事的話說就是,兒子小齊故意和他對著干,他讓兒子往東兒子偏要往西,同事說,他都快被兒子氣得犯心臟病了。

同事的兒子小齊我見過幾次,上小學的時候曾經來我們單位幾次,小男孩挺乖,有點靦腆,看起來挺聽話的。

后來和同事聊天中才知道,原來同事很喜歡拿他們鄰居家的一個男孩和小齊對比,那個男孩和小齊是同學,年齡差不多大,在小學國中都在同一所學校讀書。

而那個男孩的學習成績非常好,不但在班里和學校擔任班干部和大隊委職務,而且學習習慣也很好,從小學開始每天放學都很自覺地完成作業,并且會主動預習新課,但是小齊總是想著玩。

于是,同事總是習慣拿這個男孩和兒子比較,總是讓兒子向這個男孩學習,總是有意無意中透露出兒子小齊各方面都不如鄰居家的這個男孩。

結果有一次當同事又說類似的話時,沒想到兒子小齊竟然脫口而出:「你們覺得他什麼都比我好,你們怎麼不把他當你們的兒子啊?」

說過之后跑到自己的臥室,并狠狠地關上臥室的門,把門反鎖,無論同事夫婦怎麼敲門,小齊都不開門。

同事就很納悶,自己和老婆平時省吃儉用,什麼都滿足兒子,兒子要什麼買什麼,怎麼到頭來換來的卻是兒子的不領情?

二、家長的2種行為看似愛孩子,其實是在傷害孩子

從孩子到來的那一刻起,父母對孩子的愛就與日俱增,當看到孩子一天天長大,很多父母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

但是,當孩子上學后,家長對孩子的關注點就會發生變化,雖然依舊關心孩子,愛孩子,但是孩子的學習和一些行為習慣,家長就會格外關注。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一些行為看似愛孩子,實際上在無形中會帶給孩子傷害,并且這種傷害是看不到摸不著的,因為這種傷害傷在孩子的心理。

父母的下面2種行為一定要避免,因為這2種行為很多父母都在做,但是卻沒有意識到是對孩子的傷害。

① 父母喜歡拿自家孩子的不足,與別的孩子的優點作比較

父母都希望自己家孩子越來越好,但是往往是「愛之深,責之切」,也因此,總會在不知不覺中拿自己家孩子的缺點和別家孩子的優點作比較。

家長的初衷也是為了孩子好 ,目的是讓孩子看到別的孩子的優點,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積極改進。

這樣的話偶爾說一次還可以,但是如果經常說,就會在孩子心理上形成一種反差,孩子會覺得自己在爸爸媽媽心目中什麼都不如那個用來比較的優秀孩子,從而傷到孩子定的自尊心。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產生自卑心理,覺得自己不如別的孩子好,也會習慣拿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作比較,并不逐漸產生逆反心理。

同事家兒子小齊就是這樣的例子,同事從兒子小時候就一直拿鄰居家男孩的優點比小齊的缺點,剛開始兒子小齊還忍著,但是時間久了終有爆發的那一天。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家長都希望對比,但是如果一味地攀比,攀比學習成績,攀比特長優勢,比孩子更禮貌懂事等,就會讓孩子有心理上的負擔,會心理暗示自己不如別人。

家長這種習慣性的比較,雖然出發點是為了讓孩子改進不足變得更加優秀,實則對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傷害。

② 家長習慣對孩子進行「哭窮式教育」

什麼是「哭窮式教育」?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本來家里條件不錯,但是家長怕自己的孩子知道家里有錢后不求上進,不去努力,只想靠家里,所以才會這樣的教育孩子,讓孩子知道家里沒錢,好讓他們懂得努力和節約。

「哭窮式教育」的目的就是告訴孩子,我們家沒那麼多錢,不要浪費,要節約,要多為家里著想。

在網上我看到不少網友回憶自己的成長經歷時,都提到了這一點,就是從小家人對他們灌輸家里沒錢,讓他們懂事,節約,當然有的家庭確實是沒錢,但是還有不少家庭是本來經濟條件還不錯,之所以這樣說,是為了讓孩子懂得節約和體諒父母。

朋友小婭就是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中長大的,到現在她還比較自卑,她說,從小父母就對她說,家里沒錢,她要懂事,節約。

小婭是家里老二,上面有一個姐姐,從小她都是穿姐姐穿過的舊衣服,只有過春節媽媽才舍得給她買件新衣服,同學都知道她穿的是姐姐的舊衣服,為此經常嘲笑她。

有一次,同學嘲笑她之后,她哭著找媽媽,讓媽媽給她買新衣服,媽媽卻說,家里沒錢,姐姐的衣服也都挺好的,她又長得快,買新的小了就沒人穿了。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她一直都很自卑,在同學眼中抬不起頭,但是長大后她才發現,他們家里并不像爸爸媽媽說的那樣沒錢,那麼窮,而是比很多同學家都有錢。

小婭說,即便知道了真實的情況,可是她依舊很自卑,因為這種自卑已經刻進了她的骨子里。

所以說,這種「哭窮式教育」不但不會培養出我們心中的優秀孩子,反而會讓孩子變得自卑,不自信,這種哭窮式教育,給孩子造成的心理陰影也是不可磨滅的。

所以,父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諸如下面的話:

「我們賺錢不容易,平時一定要省吃儉用。

「你今天買這個玩具,花了我辛辛苦苦工作一天才掙到的工資。」

「你知道我們房貸車貸一個月有多少嗎?如果沒錢還了,房子車子都會被收走了,我們就沒地方住了。」

雖然說這些話的時候,父母的出發點是教育孩子要懂事,要孩子知道父母掙錢不容易,想讓孩子養成更體諒父母。

但是凡事「過猶不及」,如果經常這樣對孩子進行「哭窮式教育」,這種記憶就會讓孩子反復加深,讓孩子覺得自己家窮,進而覺得如果自己亂花錢就是對不起父母。

三、給家長的建議

所有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而在教育和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父母需要付出很多,除了收獲孩子成長的喜悅外,還要經受很多和孩子博弈的折磨。

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重大影響,這個原生家庭的印記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其實,作為父母,我們用心陪伴和教育孩子,不是為了讓孩子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而是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樂觀,變得更加快樂,更加出色,我們希望他們長大后能自食其力,撐起他們自己的一方天空。

所以,在陪伴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知道哪些行為可以對孩子產生正向的影響,哪些行為雖然是愛孩子,實則會對孩子造成無形的傷害。

父母是孩子最堅強的后盾,希望每個孩子都可以在父母的關愛下健康快樂成長。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