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孩子大腦發育「高峰期」有3次,家長至少要抓住一次
2022/05/15

寶媽群里一聊到孩子的智商,那可真有話說。很多媽媽認為,對于孩子的智商,可不要抱太大的期望,父母智商是咋樣,孩子就是咋樣。

孩子的智商,會受遺傳影響,確實沒錯。但遺傳,真的可以決定一個孩子的智商嗎?

我在看《發展心理學》時,發現答案并不是這樣。

神經科學家認為,一個人的發展,除了遺傳,還會受進化的影響

正是因為有著進化的作用,我們一代又一代人才會不斷前進,去推動社會的進步。而這個「進化」,其實就是指的外部變化的環境刺激。

因為環境刺激在不斷改變,所以每一代人才會有不同的表現。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父母是學霸,但生出來的孩子,學習成績就是不好。而有些父母似乎智商一般,但奈何他們偏偏能生出「別人家的孩子」,干啥都是第一名。

孩子能否比父母更聰明、更優秀、更出色,這真的跟他們從小受到的外部環境刺激有關了。

一:哈佛研究,孩子大腦發育「高峰期」僅有3次

哈佛大學行為學家理查德教授,通過研究發現,孩子一生中,大腦發育「高峰期」僅有3次。

而且每一次都很短暫,一旦錯過難彌補。家長至少要替孩子抓住一次,這樣,將來才不會遺憾。

①0-3歲,第一個「高峰期」

我們總說「聰明的大腦」,那到底是什麼決定大腦聰不聰明呢?

其實,在大腦內,主要是由一個個叫「神經元」的細胞組成的。我們成年人大腦里邊,約有1000億個神經元細胞,每個細胞都會與其他成千上萬個細胞相連接。

最主要的是,神經元具有可塑性!而在孩子的第一個最佳「可塑時期」,是0-3歲。

哈佛大學兒童研究中心曾指出,孩子在2歲時,大腦每秒就能建立700個神經元細胞連接。

而如果孩子接受外界新鮮的刺激越多、越豐富,神經元連接就越多,記憶力、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就越強,自然就更聰明了。

②3-6歲,第二個「高峰期」

孩子在經歷了前3年的飛速發展后,他的神經元突觸,甚至已經達到了我們大人的2倍。而接下來的第二階段,就是如何利用這些神經元了。

如果孩子把大量的時間用來看電視、玩手機,那他的大腦區域用來思考、專注的神經元細胞,就會連接很少,這會很大程度影響將來的學習。

而如果孩子在這一階段,獲得了豐富的視聽、觸摸、和感知,那他用于學習的這一區域,就會變得越來越大,連接越來越多,大腦發育也就越迅速。

所以,布谷媽強烈建議父母在孩子3-6歲期間,一定要多給予他外界的刺激,進行各種能力的訓練

③青春期,最后一個「高峰期」

在經歷了十年左右的成長后,孩子的大腦連接模式基本就已經固定了。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清理那些不常用的、荒廢的神經元細胞。

腦科學家用一張圖,總結了孩子20年前的成長發育規律。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在青春期階段,大腦發育已經接近成熟,之后基本不會再有很大的變動。

而大腦發育最快的階段,則是0-7歲期間。7歲前的記憶力、思維力、判斷力、語言能力等高級能力,可以說,直接決定了孩子成年之后的大腦思考模式。

所以說,家長想要養育出一個智商高、能力強的孩子,最關鍵的,是把握好孩子0-7歲這幾年。

二:在游戲中開發大腦潛能

看到這,你是不是想趕緊讓孩子多學幾個技能,多掌握幾個本領?

別急,我恰恰不同意你這麼做!

因為心理學上認為,幼兒期的孩子,是在游戲中成長和學習的。游戲,主導著孩子各項能力的發展。

家有3-6歲娃,父母要抓住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這樣,孩子將來上學,我們才能省不少心。

AD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