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讀!教育孩子90%的父母總是愛講道理,高情商的父母,通常喜歡做這2件事情
2022/12/06

認識這樣一個媽媽,家里孩子三歲了。有一次帶孩子在小區里面散步,孩子看見之前送給另外一個小朋友的嬰兒車。

孩子說這是他的車,非要推回家,他媽媽不同意,在小區樓下,和三歲半的孩子說了一個小時的人生道理。

從「做人要守信,你之前答應送給別人的,說話不能不算數」,到「你現在已近長大了,用不上嬰兒車了,還推回家干嘛」,以及「假如別人答應送你一個東西,突然有一天反悔了,要要回去,那你會有什麼感受。你要學會換位思考,多想想別人的感受」等等。

母子兩人在小區樓下折騰了一個多小時,孩子哭過也鬧過,他媽媽口水都說干了,最終還是把車留下了。

孩子的媽媽覺得,這是她說道理說通的,所以孩子是心甘情愿地答應的。

但是,孩子真的「心甘情愿」嗎?

我覺得孩子不是的,孩子之所以答應,是因為媽媽的堅持,因為拗不過媽媽,所以不得不答應。

為什麼這樣說?

同樣的問題也曾經出現在我和孩子溝通的一段對話上:孩子不聽話,吃飯特別墨跡,邊吃邊玩。我拉著她,給她深入淺出地講了一堆道理,恨不得把問題從根本上一次性切除。

我嘮叨了半天,最后問她:你聽懂了嗎?

孩子:懂了再問:聽懂什麼了?

孩子:乖乖吃飯。

就是這樣,不管你慷慨激昂、苦口婆心地說了什麼,說了多長時間,她只記住這麼一句,并且后續吃飯該怎麼樣她還是怎麼樣。

首先小朋友注意力有限,剛開始說的幾句話,她可能還在用心聽,說到后面,幾乎都是左耳進右耳出,甚至可能進都沒有進。

其次小朋友的理解能力也有限,你覺得你說得已經夠清楚、明白了,但是在小朋友哪里,她理解的跟你壓根兒就不在一個頻道,你講的可能已經在百米開外了,她的理解還在起點處。

最后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你有你的道理,孩子有孩子的道理。

比如你說:「你要好好學習,不然長大之后會沒有出息。」

孩子可能會反駁你:「我可以當明星,可以做網紅、可以做游戲的主播,這樣就可以不用努力學習了呀。」

孩子不喜歡你的道理,還用他的道理把你的道理干掉。

高層次的父母最善用的方法

很多父母會說,作為父母,難道就不能給孩子講道理,教他做人做事的準則了嗎?

我們跟孩子「講道理」,是希望他少走彎路,有良好的社會品格。

但其實,想要孩子做出這樣的好行為,有很多種方法,而講道理是下下之策。

我們可以試試做這兩件事

1、言傳身教

心理學上有一個「麥拉賓法則」,意思是,我們在和別人溝通交流的時候,對方獲取的信息:

55%是通過看:動作、表情等38%是通過聽:語調、聲音大小等只有剩下的7%,才是純粹的內容也就是說日常我們親子之間的溝通交流和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交流,孩子吸收的93%都是通過她平時看到和聽到的。

孩子就如同一面鏡子,而我們父母的教育可以稱為「鏡像教育」。

所以我們父母日常生活中要做好示范,言傳的同時做好身教。比如你希望孩子懂得分享,那麼你在吃蘋果時給家人切一半;你希望孩子要懂得禮貌,那麼你見到長輩時你要先主動問好;你希望孩子吃飯的時候要認真,那麼你吃飯的時候請把手機放下。

2、認可贊賞

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孩子都不喜歡被指責、批評、挑錯,都喜歡被認可和贊賞。

尤其是孩子,更希望被父母認可、接納、鼓勵。

當然夸孩子也是有方式方法的,不是一味地亂夸,如:你真棒、你真好這類的少用夸孩子的方式分為三步首先找到孩子優點的事實:如「我都沒有提醒,你就把玩具整理好了」

其次表達你的感覺:「這讓我很欣慰,而且看到你進步這麼大,主動把房間保持得這麼整潔,我非常開心。」

然后比較:「你看你進步很大,以前都需要我提醒你,你才能收拾玩具,現在我不用提醒你就自己收拾好了。」

最后在孩子的背后放大感受夸他:找到你其他的家庭成員,比如你的另一半,背著孩子但是又要讓孩子聽見:「你看,咱們兒子真棒,他自己主動把房間的玩具收拾得整整齊齊的,進步是不是很大?」

找優點—>談感受—>做比較—>背后夸相信這些話語會讓你的孩子慢慢改變,做出更多符合你期待的行為。

只有當孩子感覺更好的時候,他才能做得更好。

丟掉「講道理」,從孩子身上發現優點,閃光的地方,每天夸他,認可他。

段位低的父母,喜歡和孩子講道理,段位高的父母會做好這兩件事,你的孩子,想要不越來越不優秀都難。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