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縱覽比爾蓋茨、李嘉誠的教育觀,做到這3點,你的孩子也有出息
2022/11/13

看過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女兒,才發現,原來,越厲害的家庭越喜歡這樣教育孩子。

在對比爾·蓋茨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進行研究后發現,他與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同樣為世界首富的李嘉誠等厲害的父母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極為相似。而這些教育觀念和行為,星主想,對于大多數父母來說是非常具有借鑒價值的。

下面,就讓星主來為大家分析他們那些值得父母們學習的教育觀念和行為。

首先,是注重陪伴教育,無論再忙,也會抽時間陪孩子。

美國和以色列的研究人員曾做過一項調查,他們以70萬以色列兒童作為分析數據,結果發現,成長過程中,孩子獲得父母高質量陪伴的時間越多,孩子的成才率就越高。

而從這些本身有所成就的父母的教育行為中來看,他們或許正因為深知陪伴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所以才會采用各自的方式來堅持對孩子進行陪伴。

比爾·蓋茨采用的方式是,堅持每周有兩次送女兒去上學,在上學路上,陪孩子聊天,了解孩子的一切,也堅持定期舉行家庭會議,聽聽妻女的心聲和建議。

奧巴馬則堅持再忙也要和妻女一起吃晚飯,利用晚飯時間分享彼此的趣事,也堅持學校舉行的家長會,再忙也要推遲工作去參加。李嘉誠也一樣,堅持每周無論多忙,都要安排時間和家人一起吃飯。

在吃飯過程中,了解孩子的生活學習,同時也為孩子們的困擾解惑。此外,他還會借此教給孩子一些餐桌禮儀以及做人的道理。

不得不說,與這些有錢有地位的父母對孩子陪伴教育的重視相比,當前的普通家庭教育現狀則要讓人感到扎心,很多家長并未注重對孩子的陪伴教育。

殊不知,「有效陪伴」(即深度陪伴,能讓彼此在空間上和精神上產生有效 鏈接 ,從而獲得共同記憶和滿足)比起量,更強調質。人在心不在,花再多時間在孩子身邊,意義其實并不大。

有效的陪伴,要重體驗、重交流、重分享,既然花了時間,就要讓這份 時間所有 值,也讓子女和自己有所得。

總之,星主在此希望父母們能在這些名人父母的教育行為中有所悟,做到真正注重陪伴教育,不僅要拉近與孩子在空間上的距離,更要拉近彼此心與心的距離。

其次,是注重閱讀習慣養成,想方設法,讓孩子愛上閱讀。

反過來看看比爾·蓋茨、奧巴馬和李嘉誠等父母對孩子閱讀興趣的培養重視程度,也許會給我們的教育提供一些啟發。

比爾·蓋茨夫婦在孩子小的時候,會每天睡前輪流給孩子講故事。等孩子大一些后,他就改變策略,每次出差都會帶10多本書,閱讀后還會主動與孩子分享。而孩子在他的影響下,也逐漸熱愛閱讀。

奧巴馬也一樣,為讓女兒瑪利亞愛上閱讀,堅持為她朗誦7本《哈利波特》。出門旅行,更會讓孩子養成寫旅游報告的習慣,通過寫作來進一步加深孩子對閱讀的依賴。李嘉誠則親自給兒子當中文老師,教他讀書,采用潛移默化方式讓兒子愛上閱讀。

那麼,為什麼他們會如此重視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習慣?

研究人員對17000名社會經濟背景相同但成績不相上下的5-10歲的孩子進行跟蹤調查,在他們16歲時對他們進行認知測試研究,結果發現,

有閱讀習慣的孩子的認知能力水平普遍比沒有閱讀習慣的孩子要高。

研究人員通過量化研究發現, 閱讀數量與大學生的價值觀、知識獲取與創新能力、組織表達能力和心理質量的發展都呈正相關關系。

談到這里,說閱讀習慣是父母教育孩子過程中,給予孩子上佳的成長禮物,一點也不為過。

再次,限制孩子玩手機等電子設備,擔心玩物喪志。

而在生活中,我經常在捷運、公園、廣場等公共場合看到這樣的情景,4-6歲的孩子一鬧「爸爸/媽媽陪我玩」,然后爸媽為了省事,直接拿出手機打開視訊播放動畫片讓孩子看。

我也經常在餐廳看到,10歲左右的孩子邊吃飯邊打游戲。

每天盯著手機屏幕超過兩小時的孩子,語言與推理考試表現會較差。

手機恰當使用,它會是孩子更好地了解和融入這個世界的助手;但是使用過度,它也有可能是毀掉孩子人生的窗口。

最后,比起「授魚」,更注重對孩子「授漁」。

平時比較關注社會教育現狀的人,相信都能發現近些年來的一個教育怪像:窮人富二代。即家庭明明收入一般,可是卻讓孩子過著超出家庭經濟能力的奢侈物質生活。

當然,舍不得孩子吃苦、想給予孩子豐裕的物質生活是沒有錯的。可是一味給予,卻忽視了給予孩子作為獨立個體存活于世所需要的獨立能力和感恩質量,無私的愛就會變成一種傷害。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表面意思是說,送別人魚,不如教會別人捕魚。而站在教育的層面上來說,給予孩子物質,不如教會她具備獲取物質的知識、能力和智慧。

而縱觀比爾·蓋茨、奧巴馬和李嘉誠等真正的富人對富二代孩子的教育就會發現,他們相比起「授魚」,更注重對孩子「授漁」。

比爾·蓋茨雖然有錢,但是他除了給予孩子學習費用,并不給孩子多余的零花錢。女兒珍妮弗想要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就不得不通過優異的成績去獲得獎學金,以及利用自己的馬術技能參加比賽來獲得獎金。

而這種教育,讓珍妮弗在學習方面一直保持優異,馬術技能也達到了國家級級別。

奧巴馬同樣不會隨便給予孩子零用錢。如果孩子想要零用錢,就必須通過做家務來獲得,且一周只能換取一美元。他的教育更多是讓孩子明白「想獲得就得先付出」。而李嘉誠在這方面就做得更絕,孩子的零花錢都是利用課余時間做兼職、打雜工等所得。當孩子要創業時,他更是拒絕出資相助。逼著孩子學會向外善用資源,而不是向內伸手要錢。

不得不說,這些「授漁」方式雖然對孩子有些許苛待,但是卻藏著為人父母的遠見和格局。

在此,希望那些仍在超負荷為孩子提供豐裕物質生活的父母,能在這些真正的富人父母的教育觀念和行為中意識到: 所謂愛孩子,并不是一味給予,而是培養。

俗話說:什麼樣的家庭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

可是,「什麼樣的家庭」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如果家庭教育本身有不足、有困惑、有迷失,那麼當看到優秀的家庭教育有值得借鑒的地方,就要懂得取長補短。

星主希望,今天這篇分析比爾·蓋茨、奧巴馬、李嘉誠等厲害的父母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的文章能對家長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有所啟發。也希望,作為父母,我們能不斷學習成長,用良好的家庭教育為孩子的人生奠基多彩的底色。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