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這2種性格的孩子,上學更容易被欺負,家長們要多加留意!
2022/05/14

有研究報告顯示:全世界每三個學生中,有一個曾遭遇過別人的欺負。

經研究,有這兩種特征的孩子,比較容易成為下手的對象: 一是膽小懦弱的孩子,二是被父母忽視的孩子。

什麼樣的孩子容易受欺負?

英國一部名為《孩子的小宇宙》的調查紀錄片,跟蹤拍攝了幼兒園里一群四五歲孩子的真實社交狀況。

而讓人最揪心的是,一個孩子默默地站在一個角落看其他孩子玩游戲。

哪怕他上前多次主動想要融入一起玩,但是得到的回應不是別人走開,就是被推開。

這樣的孩子,正在遭受精神暴力上的侵害,當一個孩子這種特意被孤立的情況長期沒有得到改善的時候。

就很有可能會影響到一個孩子的性格,讓他從開朗變得抑郁。

可能會變成那種被人喜歡欺負的孩子的性格,即孤僻和內向。

一、孤僻、內向的孩子

一個媽媽說,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被人欺負。生氣的媽媽鼓勵孩子告訴老師,可是孩子卻說:「我不敢」。

被欺負的同學的性格過于軟弱,不敢求助于老師和同學。

或許是擔心對方借此報復自己,或許是覺得這樣的行為太丟臉。

就導致他們一忍再忍。

或者是只會哭,而哭泣和忍耐更容易引發「虐人」欲望。

也正是他們言聽計從的行為,激發了施暴者的激情和欲望,就算是對方連連求饒也沒有用,那種勝利者的姿態和體驗會讓他們欲罷不能。變成成癮[性.行.為]。

反而是那些表面看起來不好惹,性格上剛強的孩子不容易被欺負。當他們遇到這些校園霸凌的時候,會動腦筋想出解決辦法,遇到問題不畏懼,勇敢地尋求解決辦法才是硬道理。

二、被父母忽視的孩子。

糟糕的是,膽小和懦弱孤僻和內向,這樣的性格在父母眼中,容易被忽視。

形成了惡性循環。

但是哪怕是性格不軟弱的孩子,在家里被父母忽視,也是一樣的。

面對欺負,一時的忍耐并不會帶來風平浪靜

家庭心理學家杰拉德 R. 帕特森和李察 A. 利特曼做過一個實驗,記錄了2583 次孩子之間的相互欺負后,發現不同的反應帶來的后果不同。

有80%的孩子被欺負后不還手,只會哭泣退讓,沒有任何反抗,結果下一次還被欺負。

有20%的孩子選擇反抗,這些選擇反抗的孩子又分為3種:

第一種,是自己反抗成功的。反抗成功的孩子:很少再被欺負。

第二種,反抗失敗的孩子:下次還會被欺負,而且會更頻繁。

第三種,反抗不成功的、找老師或父母幫忙的。找老師或家長解決的孩子:欺負者會收斂自己的行為,轉移目標。

所以家長們清楚了麼,當孩子被欺負的時候,千萬不要對孩子說:你不惹他們,他們怎麼會欺負你。

家長必須要教會孩子被欺負的時候,一定要有所行動,堅決不可以忍氣吞聲。

但也不必教育孩子一定要打回去,尤其是對方比你的孩子高大威猛的時候,只會讓自己的孩子吃虧。

但是告訴孩子,言語上的氣勢一定不能輸。再不行就尋求幫助,尤其是父母的幫助。

千萬不要讓自己變成連孩子都不敢求助的父母,不要讓孩子感覺自己有家人,卻等于沒有家的狀態。

孩子被欺負會有哪些心理影響?

被欺負后,這對一個孩子內心的沖擊是很大的,畢竟孩子只是孩子,抗壓能力還不夠強大。

被欺負的孩子,輕度的會沒有安全感,情緒暴躁,人家一碰就容易緊張;

嚴重的就會厭學。

那些半路轉學的孩子,更容易被排斥和欺負。

被欺負的孩子成績會急速下降,不想去學校。

身上有傷,有時候還會出現一些心理上的癥狀,比如胃疼,肚子疼。

所以這個時候家長千萬不要武斷地覺得孩子就是不想去學校,找借口而已。

要耐心地和孩子溝通,了解背后的原因。

孩子的性格不容易改變,但是也沒關系。

​我們可以引導孩子,經常和孩子閑聊。

尤其是很多孩子被欺負后并不愿意主動告訴家人,或者是回家的時候并沒有合適的機會告訴大人。

而最簡單有用的,就是每天花15分鐘來跟孩子聊天,閑聊。

讓孩子在輕松的狀態下跟父母說一說在學校發生的事情,聽聽他們的各種想法和八卦。

這樣才能夠很好地掌握孩子在學校的具體情況。

孩子心理的創傷,一定要引起重視,嚴重的還要接受心理治療。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