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苦教育」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吃糠咽菜,挨餓受凍,「吃苦教育」的內核在于教育,讓孩子在不同的生活問題中,理解深刻的生活哲理。
愛孩子,希望孩子能夠有所成就,這4種苦,一定要讓孩子經歷!
讀書的「苦
讀書與不讀書的區別在哪里,或許在你正值壯年的時候絲毫察覺不出來,當時當你回望過去,展望未來,讀書與不讀書的區別顯而易見。
讀書的人生,青年的你,心懷夢想,暢游學海,苦中作樂;
中年的你,有著體面的工作,開始計劃結婚生子;
晚年的你,從容優雅,三世同堂,安詳余生。
不讀書的人生又是怎樣的呢?
青年的你,貪玩享樂,得過且過,中年的你,被生存裹挾著,在太陽底下從事最底層的工作,慌慌張張地就完成了人生大事;老年的你,為了生計依舊在奔波,沒有休息的時刻。
讀書先苦后甜,不讀書一苦到底,這個世界上只有知識不會騙你!
讀書也是成本最小的出頭之路!
堅持的「苦」
讓孩子學會堅持,養成堅持的良好習慣,造益孩子的一生!
很多家長在培養孩子堅持習慣的同時,奉行快樂教育,覺得要尊重孩子,于是當孩子一喊苦,家長就率先打了退堂鼓。
這樣的教育方法是不正確的,尊重孩子與教會他們堅持并不矛盾,我們不要逼他們一定要達到什麼結果,但是一定要要求他們盡力而行。
當然一個成年人尚且做不到百分百的自律,讓孩子堅持也未免有些困難,但是請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堅持!
自立的「苦」
孩子始終要長大,家長要及時放手,要讓孩子有足夠的能力去抵抗生活的風浪,讓孩子學會自立。
家長一時的心疼,換不來孩子一世的安穩!
缺錢的「苦」
很多很多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習慣性的將孩子所有的物品都置辦齊全,以至于孩子對于金錢的概念完全是模糊的狀態。
他們不知道多少錢能夠做多少事,他們也不知道沒錢是什麼感覺。
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正確的金錢觀,有多少錢就買多少東西,沒有錢的時候就要克制自己的欲望。
「吃苦」教育不代表著為孩子故意制造挫折,而是讓孩子在「吃苦」的過程中養成正確的人格與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