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讓學生穿校服,一方面是為了方便管理,另一方面是為了防止學生攀比著裝。
穿校服真的看不出孩子家境的差距嗎?班主任:還是能看出來的,注意這點就可以!
01 穿校服怎樣分別學生的家境家境對孩子的影響,不只表現在物質層面,也表現在孩子的行為和思想層面。
家境好的孩子,不論性格外向還是內向,都更沉穩。
這是因為良好的家庭條件,能給孩子充足的試錯機會,不論結果好壞,孩子都可以大膽嘗試。
相比之下,家境一般的學生,更容易形成「輸不起」的性格,凡事要求做到最好。
這種性格,會導致他們做事瞻前顧后、畏首畏尾,一旦失敗,會感覺辜負了父母。
除了性格,不同家境的孩子在穿戴和學習用品上也不同,家境好的孩子用的文具一般比較昂貴,而且頻繁換新,而家境一般的孩子則恰恰相反。
02 了解學生的家境有什麼用?
老師只有了解學生的家境,才能準確把握他們的心態,從而因材施教,采取正確的教育方法。
例如,一個家境好的孩子和一個家境差的孩子,表現出飛揚跋扈的性格,原因完全不同。
家境好的孩子會想:「我家有錢,你們都要圍著我轉」,家境差的孩子會想:「我家沒錢,只有這樣才能不被別人欺負」。
了解了學生的家境,老師才能準確把握學生的心態,采取正確的引導措施:
對家境好的孩子可以說:學校是學習的場所,有多少錢,不是一個人優秀與否的衡量標準。
對家境差的孩子可以說:只有努力學習才能改變命運,才能獲得別人真正的尊重。
03 教育不只是學校的事不論家境好壞,家長都要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不能把教育責任完全推給學校。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學會和老師溝通,全面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掌握孩子的心態。
教育的目的,不只是提升學習成績,還有身心的健康成長。
所以,家長跟老師溝通時,不應只關注孩子的成績,還要關心孩子的人際交往、師生關系等問題,這樣才能對癥下藥,找到正確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