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看過一個問題:孩子成績的好壞,是靠天賦嗎?
有一位網友回答是:學霸都是天生的,天賦好的人,隨便怎麼學都成績好;天賦不好的,再怎樣努力也沒用。
我問過身邊很多朋友,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竟然大部分都認同這個觀點。
我一直覺得,每個孩子生下來,智商其實差異不大。頂級聰明的,少之又少。但很多人堅信,那些學霸,他們就是天生聰明,與后天培養無關。
我想講一個故事,來反駁這樣的看法。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爸爸,叫王建軍。他出名不是因為自身多才多藝,而是因為他的一個孩子。
當然,這個孩子更加稱不上卓越超群。相反,他還身體羸弱,不自信,性格內向不合群,學習成績也是不忍直視,經常游離在及格的邊緣。
就這麼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孩子,卻成為了王建軍的驕傲,甚至讓他「一戰成名」。
因為,這個成績差的孩子,後來在他的教導下,逆襲而上,最終考上了哈佛大學。
你說這孩子天賦高嗎?
當然不是!
在父親幫助前,他就是令人頭疼的差生。如果沒有後來爸爸的引導,他根本無緣于頂級大學。
你看,這世上大部分的天生學霸,其實只是父母的教導有方。
因為孩子是父母自己的,如果你不用心,誰還會關心?若沒有好好引導和培養,資質再好的孩子,可能也只會變得平庸。
孩子從學渣到哈佛學霸,爸爸笑談心得。
①九點前睡覺
在接受采訪時,王建軍就著重強調睡眠。他說,他們家幾個孩子,都規定必須9點前睡。
因為一旦睡不好,孩子的大腦注意力就難以集中,無法專心聽課。不能專心聽講,學習效率就低。這一低,回來做作業就磨蹭、總是做不完。
又因為每次做作業耗時長,導致睡覺晚。如此,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所以,他要求孩子必須一到9點,就關燈睡覺。
睡不著?
那是因為你不夠累,啥也不說了,加大運動量。身體鍛煉加好的睡眠,孩子睡得特別香,白天精神好,學習效率事半功倍。
除此之外,他還和孩子定了一系列規矩。比如手機不能進臥室,睡前必須把手機放在一個統一的地方等等。
父母的引導和以身作則,幫助孩子培養好的習慣,提高學習效率。這樣,孩子比一味地埋頭苦讀,更易成為學霸。
②狠抓小學階段
培養孩子的學習力,一定要從小就開始,狠抓小學階段。
這是因為,小學階段是打基礎。他的大腦思維在這一階段最為活躍,也最容易定型,甚至大腦發育程度能達到大人的90%。
如果孩子能從小培養學習力,那他會在不斷運用中加強這種能力,將來也才能更適應和應對高年級的學習生活。
那麼,學習力到底是指什麼?
我看過清北學霸們分享的經驗,他們將學習力總結為:學習力=自控力+專注力+記憶力+思維力。
王爸爸在培養孩子的學習力時,就特別注重孩子的自控力、記憶力和思維力訓練等。
比如他要求孩子一回來就先寫作業,手機電視都不能打開。每天必須和同學討論所學內容,因為討論是培養思維最好的辦法。
好的學習習慣,需要家長幫助培養,如果我們自己都不用心,還怎麼指望孩子超越自己、超越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