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孩子多大以后,異性父母別給洗澡?另有「2個相處雷區」,父母別越界
2022/09/15

今天中午吃飯時,同事感慨,轉眼間孩子就真的長大了。

之前每天都鬧著非要媽媽洗澡,如今卻不好意思起來,說自己已經是小小男子漢了,媽媽是女生,男女授受不親。

據同事說,看著自家兒子一臉正經的科普[兩.性]區別,讓她又驕傲又落寞,總感覺小孩大了,慢慢地要離開母親的懷抱。

同事的經歷,我曾經也遇上過。

俗話說:「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小孩子長到一定的年齡以后,性別意識開始萌芽,像洗澡、脫衣等事情就會避開異性父母,這完全是很正常的。

不過你們知道,具體什麼時候給孩子灌輸性別意識最好,孩子多大以后,異性父母要停止給他洗澡,開始避嫌嗎?

孩子多大以后,異性父母別給洗澡?

從兒童心理學上來看,女孩心理相對早熟,而且考慮到社會屬性,往往需要更早建立性別意識, 從3歲以后,爸爸就不要給女兒洗澡,交給媽媽去做,這樣來讓孩子明白異性相處的界限,日后保護好個人隱私。

而男孩相比之下更加粗枝大葉,而且心理上要比女孩晚熟兩年,所以可以在

4~5歲左右,媽媽就不要給兒子洗澡。

不過單純用年齡來劃分,可能有些過于武斷,畢竟每個小孩的發育速度不同,而且家庭的實際情況也存在差異。

那麼,也可以參考孩子的表現,當他們發出以下信號,往往就意味著異性父母需要退場了。

孩子有以下表現,暗示異性父母可以停手了

A:孩子開始對身體重要器官感到好奇,并且開始有了「羞恥心」時

心理學上認為,2歲是孩子性別意識的萌芽期,孩子喜歡探索身體重要器官,經常無意識地撫摸,并且在排泄時獲得樂趣。

3~6歲則是性別意識迅速形成的關鍵時期——

從3歲開始,小孩會好奇自己是怎麼生出來的,并且察覺到[兩.性]之間的差異,并且從中分辨出男性和女性。

4歲開始,孩子開始接觸社會規范,并有了隱私的概念,他們知道男生要去男廁所,女生該上女廁所。

另外,也有了保護貼身部位的概念,明白不能隨便在外人面前脫衣服。

5~6歲,小孩開始明白性別不會隨著外界條件而改變,男女天生存在生理上的差異。

在孩子性別意識一步步發展的階段,如果父母發現小孩開始出現對身體重要器官感到好奇,并且不愿意光著身子,對異性父母給自己洗澡有排斥心理時,說明這時候他們進入了性別敏感期,有了「羞恥之心」,異性父母就可以退場了。

B:孩子主動提出要自己洗澡時

注意,這個信號一出現,父母就要學會尊重小孩,尊重他們想要保護好個人隱私的意識,無論是同性還是異性父母,都要放心交給小孩自己完成洗澡這件事。

千萬不要說「我是你爸爸媽媽,你身上哪一塊我沒見過,有什麼可害羞的……」之類的話,因為這往往容易導致小孩以后的性別邊界比較模糊。

他們的隱私意識也會隨之松懈,有時候遭受到別人的侵犯還不知道,甚至傻傻地替別人保密。請父母記住「壞人永遠不會嫌孩子太小,在[兩.性]教育的問題上,我們要趁早。」

另外,[兩.性]教育專家劉文利老師提出過「能力早于意識」的概念,認為父母在孩子能明確提出獨立洗澡的要求之前,要先培養他們獨立洗澡的能力。

當然,除了洗澡這件事以外,父母和孩子日常相處也有諸多需要注意的界限,有些雷區,即使平日里你再愛孩子,也不能輕易越界。

父母與孩子之間有兩個相處雷區

1、「入侵」孩子的私人空間

孩子越是長大,往往越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間。

如果不敲門就進來,隨意翻看孩子的衣柜,日記本等等,其實多少都有些侵犯了孩子的隱私權,讓他們內心受傷。

特別是異性父母之間,有時候一些底線更是不可逾越,進入孩子的私人空間時,更要多多尊重小孩,例如進浴室前先敲門,如果孩子洗澡或者上廁所要避諱,翻看孩子東西時提前打好招呼,以免出現尷尬的局面。

2、「干預」孩子的決定

美國教育體系中,就有一個著名的「二十碼法則」,說的就是家長和孩子至少要保持「二十碼」的距離。

也可以延伸理解為,伴隨著子女的成長,父母要學會優雅的退出,尊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和決定。

父母能做的是引導孩子做好正確的選擇,但不能干預他們最終的決定權,因為這畢竟是孩子的人生,需要他們自己做主。

一個健康的家庭,就是父母和孩子彼此尊重,彼此相信,尊重對方獨立的人格,相信對方有獨立生活的能力。

不要總是試圖包辦一切,連吃飯、洗澡,諸如此類的小事都要代勞,這樣無疑是剝奪了子女長大的權利,未來多半會成為「巨嬰」,對個人發展并沒有好處。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