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有孩子的家庭中,父母總是會發現一個問題,就是當嬰兒看到父親或者母親的時候會做出不一樣的肢體動作或者表情。那對于剛出生的嬰兒來說,他們又是如何區分父親和母親的呢?
讓不少父母都在迷茫的問題,到底嬰兒是如何區分父母的呢?又為什麼會在父母做同樣的動作的時候卻有不同的反應呢?
近日就有一位網友在網絡上記錄了父母用同樣的方法動作去逗孩子開心的時候,孩子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視訊開始,媽媽用臉頰去蹭孩子的臉頰,在蹭臉頰的同時還一直晃動腦袋,寶寶被媽媽逗得哈哈大笑,根本停不下來。
隨著鏡頭一轉,父親也用同樣的方式去逗孩子開心的時候,孩子卻是一臉的冷漠,絲毫不理會父親做的動作。這兩種極大的反差讓人看了哭笑不得,這到底還是親爹吶。
對此,網友們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網友一:這是親爹。
網友二:這就是不會逗孩子。
網友三:哈哈,寶寶太可愛了。
寶寶又是如何區分父母的,那麼又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不同表現呢?
每個人的視覺形成都是需要一個過程,對于剛出生的嬰兒,他們的大腦就是一團亂麻,大腦內很多神經聯結還沒形成,視力這種高級感知功能在出生后的幾個月還在發育中,因此他們的視力相當于我們成人的重度近視。
根據皮亞杰的認知階段理論,6個月大的孩子還處于感知階段的初期;0-2歲兒童的主要認知結構是感知運動圖式。兒童借助這種圖式可以協調感知輸入和動作反應,從而依靠動作去適應環境。兒童從一個僅僅具有反射行為的個體逐漸發展成為對日常生活環境有初步了解的問題解決者。
據研究表明,嬰兒盯著某個人看,并不是覺得好看,而是因為們他眼眶、鼻子、顴骨、毛發所形成的陰影引起了嬰兒的興趣。
漸漸的嬰兒的感官就會發展成為通過聲音和畫面的相結合階段。嬰兒在分辨事物的時候還是分辨能力還是很差的,有些孩子會在父親有了胡子之后就認不出來自己的父親了。這是因為嬰兒的認知系統還沒有完善,還需要進一步的發展才可以清晰地辨別人物圖像。
剛出生的小嬰兒會對那些外邊輪廓清晰的物體有著明確的視覺感受,所以當孩子盯著你看的時候,就說明你的臉部輪廓帶來的陰影是孩子影響深刻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