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男孩,「有3句話」父母盡量少說,說得越多,孩子長大往往「越叛逆」
2022/10/11

「我家兒子壓根聽不進別人的話。」

「我沒說幾句,兒子就嫌煩,到底怎麼才能讓兒子聽話。」

工作幾年,經常聽到周圍的父母講述自己的育兒困惑,特別是家有男孩的父母,抱怨兒子不聽勸、叛逆的次數更多。

實際上,《父母的語言》里提到過一句話:「語言是一個強而有力的媒介。」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男孩越長大越難管教、越容易叛逆,往往就是父母沒有找到與孩子正確交流的方式,你們的苦口婆心,反而容易激發男孩的叛逆之心。

本文配圖均源于網絡,圖文均無關

養育男孩,切忌語言暴力教育

A:男孩在語言溝通方面較弱

心理學上有個叫「超限效應」的理念,說得就是當一句話反復重復三次以上,就會另對方從心理上煩躁,甚至會故意做出反抗的舉動。

而研究發現,男孩的左右腦聯結不如女孩緊密,這也導致了他們在語言溝通方面會相對較弱,比女孩更討厭語言暴力教育。

所以你會發現,在養育男孩的時候, 你們講一萬句大道理,不如直接告訴他們應該要怎麼做。如果父母一直盯著男孩身上的問題,反復對著他們講大道理,反而會引起他們的反感。

B:語言暴力教育,會影響男孩的個性發育

心理學家幾米認為:「小孩寧愿被仙人掌刺傷,也不愿聽見父母對他的冷嘲熱諷。」

很多中國式父母,在教育小孩時不懂得分寸,行為受情緒支配,一旦孩子惹自己生氣,就會控制不住嘴巴,什麼難聽的話都往外面說。

這往往會給男孩的心理健康和個性發育都帶來危害:

例如,讓男孩出現內向封閉、自卑多疑的性格,父母尖銳的話,打擊了男孩的驕傲和自尊;當然,也有一部分男孩因為父母的語言打壓,性格可能變得暴躁易怒,并用不良的行為來反抗父母。

綜上所述,父母們在教育男孩時,盡量少用語言,多用行動,來向兒子表達自己的期望。另外,在對兒子說話時多注意分寸,有些話盡量少說。

有幾句話盡量少對男孩說

1、「男孩哭什麼哭,不嫌丟人嗎?」

在很多人的心中,哭就等于軟弱,自古男兒當自強,所以不該有軟弱的情緒存在,哭是不被允許的。

然而從心理學上來分析,人都有表達情緒的自由,如果強行壓抑男孩哭,讓他們消滅掉自己的負面情緒,那麼他們很容易被情緒所打敗。

部分小孩甚至可能選擇用更加極端的方式來宣泄負面情緒,做出一些不良的舉動,例如打架、上網等等。

美國生物化學家費雷也提過,一個人悲傷的時候不發泄,不哭,相當于「慢性自盡」。他同時指出,在得胃潰瘍和精神分裂的男性患者中,長期不哭的就占了多數。

由此可見,一個人遭遇打擊后,長期把負面情緒憋著,不發泄出來,不哭出來,對身體和心理都會帶來傷害。

而且孩子普遍都是比較敏感的,當他們難過哭泣的時候,父母不僅不安慰,給予其恰當的回應,還斥責否定兒子,這就會導致他們有過重的心理負擔。

日后不敢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不敢在父母面前暴露自己的軟弱,遇上事情也不會跟父母交心,親子之間的關系反而越來越疏遠。

2、「男孩就是不如女孩貼心。」

這也是父母容易給女孩貼上的一個性別標簽。

從客觀的角度來分析,男孩確實會更加理性,他們對父母情緒的感受能力比女孩要弱。再加上男孩的心理成熟比女孩慢,又不太會說甜言蜜語。

所以他們可能看起來會不如女孩貼心,但并不代表他們不懂得關心父母。

作為父母,我們不能直接當著兒子的面,去否定和打擊男孩的自信,而是要學會用示弱的方式,來激發孩子的內驅力,讓他們有保護父母的欲望。

特別是媽媽,偶爾可以偷個懶,像孩子撒撒嬌,開發孩子細心的那一面。例如,當你生病感冒不想做家務時,可以跟孩子表達自己身體不適,并提出希望得到兒子的照顧,讓孩子幫媽媽做做家務的想法,或許你能發現其實兒子也是一個有愛的小天使。

3、「我是你爸爸/媽媽,我說不行就不行。」

養育男孩,不能硬碰硬。

父母越是否定孩子的行為,越容易激發他們的逆反心理,你們越說不行,他們越會去嘗試,試圖挑戰父母的權威。

由于男孩天生就有好斗之心,他們不允許自己的領地被別人侵犯,即使是親生父母,同樣會遭來男孩的反抗。

因此,教育專家認為,當父母與兒子產生分歧時,與其強加干涉,讓孩子聽自己的話,不如耐心傾聽兒子的想法,像朋友一樣跟他們一起分析問題。

這種引導式的教育方式,往往教育的效果會更好,而且也能幫助父母走進兒子的內心世界,拉近親子關系。

【總結】

曾經在網上看過一個很精彩的講述,「讓男孩成為一個正常的人,堅強勇敢,不用在他人面前掩飾脆弱;又能松弛從容,敢于暴露軟弱,對父母有依賴。」

希望各位父母能把兒子養育成這樣的人。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