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印象里,爸爸的形象總是端莊威嚴的,家中的孩子不敢對爸爸犯上作亂。可是隨著新一代的人成為父母之后,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那種嚴格關系不再是主流,成為平等的朋友才是年輕的父母想要達成的狀態。
小李和妻子結婚多年,有一個4歲的兒子,平時一家人相處得特別愉快。一方面,他并不想成為一個嚴父,讓自己和兒子的距離疏遠;另一方面,兒子十分懂事,很少調皮搗蛋,讓他很省心。
平時在遇到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他也很少直接發火,更多的是和孩子心平氣和地交流。可是有一天他卻沖著兒子大發脾氣。在他洗澡的時候,兒子進來說要給小李搓背,這個行為讓小李很暖心。
可是兒子剛搓一下,小李就開始大叫,緊接著吼兒子出去,不讓兒子繼續搓背。兒子很傷心地哭著跑出浴室,聽到小李大叫聲音的媽媽也趕了過來。看著兒子傷心的模樣,妻子本想去教育一下小李。
然而看清了孩子手里拿的「搓澡巾」,寶媽直接笑哭了。原來,兒子拿了廚房的鋼絲球,他覺得和沐浴球長得一樣,便拿過來給爸爸搓澡。妻子現在明白了那悲慘的叫聲是從何而來的,便開始告訴兒子鋼絲球和沐浴球的區別。
小李之后也覺得自己剛才的過激反應太強烈了,便向兒子解釋了一下,最后父子倆又重歸于好了。其實這一切都是因為孩子的認知出現了偏差,才會鬧出這樣的事情。有些家長覺得孩子不會接觸的東西,便不給孩子講解了,但其實這是很錯誤的觀念。
1、從身邊小事入手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買那種識物卡片,教孩子認識各種蔬菜、水果等等。但其實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充斥著這些東西,在生活中就教給孩子這些常識,不是更加親切且快速的嗎?家長不僅要認真向孩子介紹身邊的事物,同時也要耐心回答孩子的問題。
在孩子的好奇心十分豐富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嫌煩。孩子的有些問題實際上是非常無聊而且簡單的,對于家長來說,回答這樣的問題很容易失去耐心。
再加上小孩子的忘性也大,家長需要一遍遍不厭其煩地教導孩子。2、注意教會孩子事物之間的區別
在孩子的眼里,水就是水,飯就是飯,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大人知道,飲水機里的水和馬桶里的水是完全不一樣的。曾經有個爸爸想要喝水,便讓孩子去給自己倒,孩子安穩地拿回來一杯水,寶爸很欣慰。
殊不知,孩子因為無法夠到飲水機,便從馬桶里舀了一杯水。上文的孩子也是這樣,僅僅因為鋼絲球和沐浴球長得相像,便犯下這樣的錯誤。家長要做好反思,教會孩子事物之間的區別。
3、父母可以言傳身教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是因為孩子出生以后接觸最多的就是父母,自然學習最多的也是父母。所以家長們如果想培養孩子各方面能力,那不如直接通過言傳身教的方法能夠更直接,更準確地讓孩子接收到有用信息。
明確地告知孩子什麼物品都有哪些用途,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開始,讓孩子逐漸的接觸身邊的各種事物,這樣一來才能對他們的感知和認知方面都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孩子的認知能力也會飛速發展。
結語:
所以,當孩子犯了錯誤時,不要第一時間想著怎樣去懲罰孩子,而是要知道他們因為什麼會犯錯,如何幫助他們去改正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