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曾分享過一個很有啟發意義的故事:
有幾條小魚一直被主人養在魚缸里,好幾年過去了,魚還是那麼小。有一天,魚缸被家人不小心打破了,他們沒辦法就把魚養在了院子里的池塘里,沒想到這些魚竟然瘋了似的長得很大。
這就是著名的「魚缸法則」,魚兒成長需要自由,孩子成長亦然離不開自由。當父母傾力包圍在孩子左右,限制孩子自由的時候,也同樣限制了他們的成長!
1、孩子會變得越來越懶
當孩子學會走路的時候,總想甩開大人的手,嘗試著走來走去,可大人總擔心孩子會摔著,忍不住上去拉他一把或者把孩子抱起來。怎奈胳膊擰不過大腿,于是久而久之,孩子就習慣了大人的懷抱。
2歲的時候,大人抱一抱他,沒多少壓力,當他4歲了,還纏著要大人抱的時候,大人慢慢發現力不從心是怎麼回事了。這時候,大人跟他苦口婆心地說:「孩子呀,你大了,自己走吧!「孩子站在原地撒嬌,滿臉委屈地說:「我累,我要抱抱!」
你看,這能怪誰呢,孩子也不是天生就這樣的呀!
2、孩子會缺乏創造力
創作力無論對國家還是人類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國家的教育也是越來越重視創作力培養了,過去死讀書,讀死書的觀念,正在慢慢改變。
可是創作力不能單憑學校的教育,家庭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于學齡前兒童,家長更是要在這方面多上心。
怎麼做呢?其實就是一句話:給他適度的自由!
比如他想畫畫,你就給他準備筆和紙,他想搭積木,你就給他準備積木和場地就行,你在旁邊負責欣賞和加油還有看著孩子,確保安全就行。
千萬不要一會來一句:你這樣畫不對,這地方應該涂上黃色,積木這樣搭的......,孩子不聽你的,甚至還發火,逼孩子聽你的。這樣的做法就有點過了,就是限制孩子的自由發揮的表現,如果家長朋友曾經有過,一定要改。
3、孩子缺乏主見
有些家長在照顧孩子的時候,是特別的細心,細心到孩子還沒開始,他就知道孩子需要什麼,要干什麼了。比如帶孩子出門玩,孩子穿什麼鞋子、帶什麼玩具,總是家長說了算。
對于小寶寶來說這樣還沒什麼影響,但對于大一點的孩子來說,如果家長還是這樣事事代做,久而久之,孩子就會不想去想,穿什麼無所謂,玩什麼無所謂,沒有自己的主見。比如買個東西糾結半天,最后可能會問賣家:您看哪款好看?結果人家推薦一個最想賣出去的給他,回家又后悔買錯了。
4、難以適應集體生活
孩子3歲以后就要上幼兒園了,這是他們獨立踏入社會的第一步,有些孩子適應能力就很好,而有個別孩子就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適應。
原因就與照顧者有很大關系,我親自照顧過孩子,我理解照顧孩子不容易,可是錯誤的照顧方式,該說還是要說,否則真的會影響孩子學習與生活。
幼兒園里往往是兩個老師一個阿姨帶二三十個孩子,就算他們都非常的敬業,他們也沒有能力像家長照顧孩子那樣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個別孩子在家里被照顧得太好,沒有自由發揮的機會,到學校以后,什麼都不會做,是會感覺很無助的。
如果家長真的愛孩子,千萬不要包辦一切,在安全范圍內,多鼓勵孩子嘗試做一些事,畢竟我們不能事事都幫他做一輩子!
不給孩子一點自由是不可取的,但給孩子過度的自由是存在安全隱患的,所以家長帶孩子一定要掌握好一個度,就是在安全范圍內給孩子自由。
比如孩子想到河邊撈魚玩,我們可以給他準備一個長一點的漁網,并教他不要踩到淤泥,站在離水邊遠一點的地方撈魚玩,同時在旁邊看著他,告訴他如果他以后還想撈魚玩,都可以告訴你,你會抽時間陪他,同時跟他說,不要自己來,甚至可以把溺水的視訊放給他看,培養他的安全意識。
不要因為害怕孩子掉水里去,就一刀切地阻止孩子去河邊玩,這樣做會讓他更加的心心念念。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了,如果您曾經有意或者無意間限制過孩子的自由,沒關系,從現在開始可以試試做出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