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吼后的2種反應,說明正變成「討好型人格」,家長別炫耀了
2022/06/02

鄰居寶媽帶兒子過來串門,兒子看上了布妞的平衡車,非要玩。

平衡車是新買的,正是布妞的心頭好,小朋友哪舍得「拱手讓人」。于是,布妞大氣地說,你可以玩其他所有的玩具,但是平衡車不可以。

小男孩也倔強,非平衡車不可,于是,兩個孩子爭了起來。

我和鄰居寶媽看不下去,只得各自勸和。我勸布妞要學會分享,鄰居寶媽勸兒子玩別的玩具。

只是,倆孩子也倔得可以,絕不讓步。

這時候,鄰居寶媽生氣了,朝著兒子就大聲吼,車子是別人的,你非要做什麼?家里沒有腳踏車嗎?再不聽話我不要你了!

小男孩一見媽媽生氣,趕緊哭著嚎著就抱緊媽媽的腿,平衡車也不要了,嘴里只喊著,媽媽,我錯了我錯了。

我站在旁邊既尷尬又難過。

尷尬的是,布妞不愿分享,才導致這對母子雞飛狗跳。難過的是,小男孩被吼后的反應,惹人心疼。

孩子被吼后,如果出現兩種反應:馬上認錯、趕緊閉嘴。

那麼,他很可能正形成「討好型人格」。

馬上認錯的孩子,會被父母覺得很懂事,遇到事情能自我反省。

而趕緊閉嘴的孩子,則被父母認為乖,性格好。

遇到這樣的孩子,很多父母甚至還會對外炫耀,覺得自家孩子好管、聽話。

但卻不知道,討好型性格的孩子,過得有多委屈。

一:什麼是討好者?

心理學上定義「討好型人格」為,努力讓他人高興,總是把他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很多人,特別是性格「很好」的人,他們總會覺得,自己很累。

這類「好性格」的人,遇到別人提出的要求,很難把「不」字說出口。即便拒絕,之后也愧疚無比,生怕別人對自己有不好的看法。

他們的目標是,希望每一個人都喜歡、稱贊、認可自己。

這樣就導致,不管在生活還是工作中,他們盡量去遷就別人的要求,照顧他人的感受,把他人的需求放在自己之前。

討好,是一種人格模式。就好像這個身體內有一個開關,只要別人一按,他就立馬進入討好模式,做著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二:孩子的「討好」

「討好」這樣的性格,并不是只有長大后才會有。相反,它是從孩提時代就形成的。

討好型性格的孩子,特別懂得謙讓他人。這種「謙讓」,不是他自發覺得應該讓,而是為了迎合,不引發沖突的讓。

比如小孩子搗蛋,他哪怕覺得不好,但依然會跟著一起做。因為他害怕受到排擠,被說「不講義氣」。

大家一起玩沙子,當別的孩子提議去玩滑滑梯。盡管他想繼續玩沙子,但為了配合,他會放下沙子跟著去玩其他。

手里有新玩具,遇到別的小孩想要,即使他并不想出讓。但只要對方一哭,他就立馬妥協,還會覺得是自己的錯,主動道歉。

討好型的孩子,不敢反抗,習慣性順從。他們很少傾聽自己內心的想法,害怕一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就會被罵「自私」、「不懂事」。

三:孩子為什麼會「討好」?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最基本的需求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歸屬感需求。

對于弱小、能力不足的孩子來說,家庭、父母,能直接決定他是否吃飽穿暖、是否處于安全的環境中、是否有歸屬感。

當我們對孩子說出「你若不......我就再也不喜歡、不要、不愛你了」這樣的話時,無疑會讓孩子感受到生存、安全和歸屬的威脅。

我們當然知道,這些話只是說說而已,但孩子不知道。思維簡單的他們,真的會把這些話聽進心里,并且真的害怕自己被拋棄。

而為了能讓父母喜歡,自己被愛、被接納,他們便會做出很乖的舉動,一遇到父母威脅,他們立馬妥協,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一看到孩子這麼乖,我們可能會在心里竊喜,覺得這招也太好用了吧,百試百靈啊。但孩子付出的代價卻是沒有安全感和內心恐懼。

當孩子把這樣的性格代入到人際關系中時,他們首先考慮的,便不是自己想要什麼,而是「我該怎麼做,才能讓別人喜歡我」。

四:如何走出困境?

你可能會說,懂得遷就他人、性格溫和的孩子,不是挺好的麼?

溫潤如玉的性格,是由內而外散發的,他覺得這樣做,能讓別人舒服,自己也獲得價值感和成就感。

但討好型性格,卻是委屈自己成全別人。他只是壓抑自己的需求,并不會實現自我價值。相反,他一直在自我消耗,身心疲憊,限制了自己的成長。

如果發現孩子有「討好型」傾向,我們可以試試這樣做,幫助他走出困境,快樂地成長。

①允許孩子說「不」

孩子不愿意分享,我們不要為了顧及面子,而強行要求孩子忍痛割愛。試著厚臉皮一點,對其他家長說,這是孩子的東西,我們尊重他的想法。

我們提的要求,如果孩子拒絕,不要急著讓孩子服從。不妨聽聽他們的想法,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孩子敢于拒絕,便能看到自己的需求,保護好自己的權益。

②多問問孩子「你覺得呢?」

當我們想要做一件事情時,不要直接替孩子做決定,而是多問一句,你覺得呢?

放假我們想去植物園,你覺得呢?

我們的預算在300以內,你想要哪一款鞋子呢?

你生日的時候想怎麼過呢?

多問問孩子的想法,讓他也擁有「話語權」,敢于表達自己,而不是一味遷就。

③告訴孩子,延遲答復

在社交中,孩子難免也會遇到被人提要求的時候。

這時候,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不要馬上答復,而是給自己一些思考的時間。

比如別人想要他最喜歡的玩具,或者想要他去做他并不想做的事情。那麼,試著回答對方,晚點回復你吧。

在做出決定前,仔細聽聽自己的想法:

我真的愿意這麼做嗎?

如果拒絕,后果會怎樣?如果同意,會給我造成很大的壓力嗎?

走出習慣性答應,多一些思考時間,做符合自己心意的決定。

④多給予孩子肯定

討好型的孩子,一般都自我價值感低。他們急切需要得到外界的認可和肯定。

我們平時多給予孩子肯定和鼓勵,讓他看到自己的優點和價值,不活在別人的評價中。

《被討厭的勇氣》中有一句話,你不必受所有人喜歡,也不必喜歡所有人。

當發現孩子在討好別人時,不妨把這句話告訴他。擁有被討厭的勇氣,才有做自己的底氣。

AD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