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坦言:之所以成為優秀的孩子,得益于父母「3個方面」的影響
2022/10/13

孩子的學習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養從小養成。這種習慣的養成與家長的引導方式有密切關系,學霸并不都是天生的,后天的引導可以讓孩子的成績變得更好。對此清華教授曾說:父母的特征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優秀的孩子,父母大多具有這3個特征,你具備幾個呢。

1.時常鼓勵孩子

孩子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我們可以心平氣和的與他們交流,鼓勵他下次可以做得更好。孩子成績不理想時,大多數家長第一反應是責備、憤,用刀子般的語言刺向孩子的心,忽略了他們的感受,也沒有幫其找原因。這種做法不僅不利于學習成績的提升,還有可能讓孩子覺得孤立無援,越來越頹廢。

與其用憤怒的態度對待孩子,不如讓他們看到到自己的價值,你的鼓勵能給予孩子更多的信心和動力,他們會相信自己可以成為成功,所以請多對孩子說:「你可以成為有用的人。」在語言激烈下,孩子會變得越發自信,將來也更容易成功。

2.堅持、耐心

我們總對孩子說:「學習成績好重在堅持,要認真對待小細節,耐心解決每一個問題。」可很多家長手口不一,雖然告誡孩子要堅持耐心,但自己卻沒有做到,遇事毛躁,動不動就發怒是很多家長存在的通病。

一位考上清華的女孩回憶父親對自己的教育時提到,父親經常跟她說:「有耐心才能做好一切事情。」所以我們作為家長也應當多些耐心,給孩子做好榜樣,讓他們明白堅持和耐心是成功的必要條件。生活中也要多加引導,遇到問題鼓勵孩子想辦法解決,迎難而上,而不是一味地逃避困難。

3.生活有條理,做事有計劃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都是同樣的道理,如果想做成某件事,一定要提前做好安排,預知可能會發生的問題,提前想好解決方案,能大大提高成功的機率。家長要讓孩子明白計劃和調理的重要性,從小讓他們養成事先做計劃的好習慣。

在學習中,計劃與條理也是密不可分的,孩子從小到大要學的科目繁多,如果不能安排好優勢科目與弱勢科目所占用的時間,那麼孩子的成績想要進步也很困難。

很多家長在教育方面存在一個誤區:覺得學習是孩子和老師的事情,與自己是否努力無關。雖然學習需要孩子踐行,但家長與老師的引導同樣重要,老師會教給孩子知識,而家長可以教給孩子習慣。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缺一不可,學校教育更多的是教給孩子知識,而家庭教育能讓孩子學會如何做人。我們要做孩子身后強有力的護盾,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還要讓他們明白,即使現在做的不夠好,但只要努力堅持,總有一天會看到收獲,要告訴他們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所有的努力終不會白費。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