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家長不管,會影響到孩子整個國小階段
2020/10/16

經常聽到身邊的鄰居和大爺大媽說:「我家孩子幼稚園、一年級、二年級成績都老好了,一上了三年級,孩子似乎變「笨」了,上課聽不懂、作業不會做、成績直線退步……」

還有的爸爸媽媽會說:「我家小孩以前從來不玩手機遊戲,現在卻和成績差的小孩一起課間躲在班級後面偷偷玩手機了。」
其實這樣的孩子 不在少數,這就是家長們不為所熟知的「三年級效應」。
三年級效應」——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非常優秀,但到了三年級後,成績不斷下滑,甚至出現厭學情緒。

在這裡,獅獅媽想問家長們一個問題:您覺得學生時期最重要的是哪一年?

答案不是初三,也不是高三,而是小學三年級。

有小學老師總結過:

三年級各科成績能維持在95分以上的,高三基本能考上一本。

「三年級是道坎,更是分水嶺。」各位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幫助孩子渡過難關。

「三年級是道坎」

有資深老師總結過學生在三年級出現滑坡的幾種情況:

一二年級經常考90多分的,一下子跌到80分。

上課無精打采,經常開小差,不願意回答問題。

作業錯誤率越來越高,做過的題也會一錯再錯。

不是不做作業就是不聽課,經常被老師罰留堂。

……

家長都很擔心,明明之前成績挺好的,怎麼一下子就跟不上去了?

有經驗的老師都知道,這是典型的「三年級現象」。

小學六年分三個階段,一二年級的孩子還太依賴父母,五六年級的孩子已經能夠自主學習。

而三年級則是過渡期,不同孩子會在這個階段拉開分水嶺。

尖子生對於學習有了自主性和自尊心,想要好好學,也想拿到好成績。

普通生不主動、不自覺、不積極,也就慢慢掉隊了。

遇到過一些不甚重視教育的家長,覺得小學輕輕鬆松就過去了,孩子的學習不用管。

「小學知識能有多難,不看書都能考及格!」

「孩子嘛,玩最重要,上初中再學也不遲。」

沒錯,一二年級確實比較簡單,只要聽課了,考試基本都會做。

但三年級就不會這麼輕鬆了。

從簡單的識字寫字到複雜的閱讀寫作,從簡單的加減乘除到複雜的四則運算,學習難度直接翻倍,也就意味著孩子的學習要實現跨越。

再不重視三年級,孩子的前途可能斷送於此!

與其說三年級是道「坎」,不如說它是個「坡」

,正是這道坡促使孩子抬起腳,往上走。

哪些孩子會出現「三年級滑坡」?

哪些孩子會滑坡?為什麼會滑坡?這些問題家長們一定要弄清楚。

有老師這樣強調:

滑坡的背後,滑的是成績,缺的是習慣。

以下三類孩子最容易出現「三年級滑坡」:

基礎不紮實。

一二年級只靠背書過關的學生,上了三年級明顯吃力了。

因為三年級更注重的是閱讀,以及理解。

基礎知識不紮實,基本功不過關,孩子就很難理解複雜的知識,難以適應自主學習

學習不積極。

不聽課、不寫作業、不舉手發言、從不預習複習……這些你不以為然的小毛病,會毀了孩子!

孩子學習不積極,是因為不把學習真正當成自己的事。

尖子生的背後都站著優秀的父母,孩子不愛學習,問題可能源於家長。

如果連家長都不重視,孩子怎麼可能學好?

自主學習能力差。

有些孩子十分依賴父母,不僅要父母督促著完成作業,甚至要家長幫忙做作業。

自主學習能力差的孩子,上了三年級就吃不消了。

因為到了這個階段,家長能幫忙的已經很少了。正因為管不到,孩子才下滑得更快。

我們所看到的成績滑坡,都是孩子的學習能力出了問題。

年級越高,家長的外力作用越來越弱,孩子自己跟不上,就掉隊了。

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品質,他們才能有效遠離「三年級現象」。

小學六年,其實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一二年級:是孩子極其依賴父母的時期,也是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能夠讓家長的努力產生事半功倍之效果的也就是一二年級這個階段了,孩子對於學習的態度、在課堂上的表現、在學校老師心目中的形象,都將直接影響到孩子性格特點的形成。

三四年級:是孩子由依賴父母到自立能力增強的轉型時期,會開始主動積極地接收知識,很多機智的表現,會不時地讓父母驚歎。俗話說三年級是道坎!

五六年級:是孩子自主、全力吸收知識的時期,我們發現,這時候我們口頭上能教給他們的東西已經不多了,作為家長,在這個階段能做的,也就是多給孩子提供優良的學習空間與條件,借助書本給孩子傳遞豐厚的知識。

02

一二年級家長該幫孩子抓什麼呢?

1. 抓學習態度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孩子的成績並不能說明什麼,但在這個時候,孩子的學習態度卻是最重要的。

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學習態度端正的人,往往學什麼都能學的比別人快、比別人好,比別人牢。

家長「孩子隨便學學就會,不用太努力」的想法,肯定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態度。學習態度是積極主動的還是消極被動的,是認真努力的還是敷衍應付的?在上學初始就樹立的學習態度,會嚴重影響孩子今後的學習乃至生活。

開始上學是隨便學學學習態度的孩子,在三年級及以後知識點更多更難的時候會自動轉化成認真學學嗎?不用思考,諸位家長也能明白答案是否定的。

一二年級知識點比較少,學起來比較簡單,所以有精力的孩子課外時間可以不用花特別多的功夫在學習上,多發展些其他興趣。但學習態度必須端正,不能隨便學學。

抓學習習慣

小學一二年級是孩子可塑性最強的時期,也是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階段。

孩子在學習習慣方面的差距已經悄悄拉開。習慣也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剛上學的孩子還是一張白紙,如果不注意好習慣的培養,可能就會慢慢養成很多不良習慣,這些可能對今後的學習起到重大的影響。

如果家長此時盯緊一些,把習慣培養好,以後就輕鬆了。如果家長此時偷懶,將來需要數倍的精力來彌補、修正、償還。

所以此時家長要重視,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和獨立閱讀思考的習慣等等。

03

學習習慣養成的良好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三年級成績調整和分流的結果。

三年級,是道坎兒

「三年級是道坎兒」,這句話在家長、老師中廣為流傳,三年級是小學階段很重要的轉折期,對孩子的一生有很大的影響。那麼,三年級孩子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1、「轉」在生理和心理特點變化明顯,是培養學習能力、情緒能力、意志能力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

2、「轉」在孩子從一名兒童成長為一名少年,逐漸有主見。

3、「轉」在孩子的情感發展由易變性向穩定性過渡。從情感外露、淺顯、不自覺向內控、深刻、自覺發展。

4、「轉」在從被動的學習向主動的學習轉變。這些轉變有的我們已經重視,有的剛剛感覺到,有的還沒有關注到,請我們的家長做個有心人,在瞭解孩子們所處的這個特殊時期之後能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給予幫助和教育,多和孩子談談,瞭解孩子真正的想法。

04

三年級易出現的問題及對策

學習的自控力和主動性不夠

進入三年級後,我們會明顯發現孩子的運動量變大了,加上學習壓力的增大,難度的增加,孩子娛樂的時間變少了,在長時間的學習中,學生會產生疲倦感。

這時孩子就會想方設法宣洩自己的情感,學生容易變得浮躁,學習不踏實,成績時好時壞,起伏大,不容易靜下心學習,作業不應該犯的錯誤多,這些都表明孩子的自控力欠缺。

與此同時,學生的主動性不夠也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比如說:老師佈置的作業完成後,不願意做額外的提高作業或家長佈置的作業;好詞好句的摘抄,老師不硬性規定,自己就懶得去做,存在著「惰性」。

對策:

給孩子確立明確具體的目標,這裡的目標有兩個:

一是遠期目標,即理想。

讓學生明確學習的意義,把學習和自己的理想、社會事業聯繫起來,這個理想不一定就是孩子以後從事的事業,但是孩子有了一個奮鬥的目標,會產生持久而主動的學習動力。

二是近期目標,最好是一兩周內通過孩子努力就可達到的。

在這過程中,我們要注意經常關心和詢問他們的學習情況,對他們所取得的每一個進步表示祝賀,當他們表現不佳時,也要給予適當的批評。

一個目標達成後,再制定一個新的目標。給孩子適度的壓力。孩子年齡小,許多事情的利害尚不知曉,不太懂得學習的意義,不願意在課本知識上多下功夫。

所以,需要我們對學生施加適當的壓力,而不能聽憑學生完全自由行事。我們要通過各種方式,講清楚學習的意義,儘量從正面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探索難題的精神欠缺

三年級後,我們發現考試不是僅僅考課內的知識了,這就要求我們的孩子在課外要大量地汲取知識,補充課內所學。

目前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最頭疼的算是閱讀理解。和低年段的閱讀理解不同,除了對字、詞、句的把握,中年段的閱讀理解更多的是對段落的理解,要學生歸納段落的主要意思以及中心思想。

這對學生來講是很困難的。在平時的練習中,如果遇到讓學生談談自己感受的題目,懶一點的學生就不想做了,等著老師和好同學講答案,長時間下來,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越來越差,心理壓力也會越來越嚴重。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數學中,稍難的題目學生就自動放棄了,導致自己越來越懶。

對策:

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 面對難題不自信,害怕,根本原因是沒有掌握解決此類問題的根本方法,所以對課堂上老師傳授的方法要認真聽,同時要學會舉一反三,靈活地運用知識,題目「百變不離其中」,掌握了方法,就能將難題轉變為做過的、熟悉的題目。

讓孩子體驗成功,逐步養成探索精神。在家輔導孩子的時候,不要將答案完全告訴孩子,要有意識地將題目分成幾個步驟進行,這樣可以降低難度,讓孩子一步步完成,及時肯定他的成功,讓他產生滿足感。

這樣伴隨著孩子愉快的情緒體驗,他會進而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願望,慢慢會對難題消除恐懼感。

讀書的品質不高

二年級時不少家長就已經著手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但是往往會遇到這兩種情況:

第一,很多孩子讀書是裝樣子的。一方面是裝給老師和家長看,希望受到表揚,另一方面是裝給自己看的,純粹完成任務。

第二,孩子讀書的品質不高,讀完就忘,一點印象都沒有,一點積累都沒有。所以孩子在寫作文時,感到沒話說,內容空洞,語言蒼白。

經常有家長說:「我們家孩子也看了很多書啊,為什麼寫作文還是沒有提高呢?」讀書品質不高就是原因了,你要分析,究竟是孩子在裝樣子,還是確實不會做積累,一個是態度問題,一個是能力問題,要區別對待。

對策:

家長與孩子一起閱讀 。可以為孩子購買、訂閱合適的圖書報刊,創設一個閱讀環境,全家一起養成看書讀報的習慣。要注意的是,書最好不要訂得過多,書要少而精。

為防止「走馬觀花」,家長可以與孩子共讀一本書,共同討論書中的問題,並指導孩子做讀書筆記和好詞好句摘抄。

可以見得,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可以讓孩子走捷徑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對孩子來說太重要了,好的學習方法會節省孩子的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學習也會變得輕鬆,達到讓孩子愛上學習的目的,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學習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三年級是個坎,家長保駕護航讓孩子邁過去,打好這個基礎,那麼孩子在今後的學習裡將會遊刃有餘。

AD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