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分媽媽容易養出零分的孩子,媽媽越會「偷懶」,孩子越獨立
2022/01/09

母親這個身份,本身就帶著天然的責任感和偌大的使命感,媽媽認為呵護孩子長大,照顧他的生活是理所當然

但是如果事事操心,孩子就失去了嘗試的機會。媽媽管得多講得多,孩子失去了獨立思考的機會,媽媽過度包辦使孩子缺少了學會獨立的機會。

01、不會「偷懶」的媽媽養出零分孩子

精神分析大師溫尼科特曾經說過:世界上有多種愛都是為了相聚,只有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分離。如果以愛孩子的名義事事替他安排好,當有一天他不得不獨立的時候,手足無措,此時以往的愛就是對他的傷害。

有一篇新聞報導,在寧波一所小學暑假開學第一天,孩子們在學校食堂吃午餐,400多名一年級的孩子有一半多被餐盤裡的大蝦難倒了。他們根本不會剝,不知道怎樣吃,老師問了情況才知道,平時在家吃蝦都是媽媽給剝好。還有一部分孩子吃飯非常慢,原因是家裡時都是家長餵飯

有一期《奇葩說》中,有一個討論的話題:如果可以一鍵設置孩子的完美人生的話,你會按什麼鍵?

傅首爾回答:我認為的完美在孩子看來就完美嗎?

確實平時父母認為最完美的方式,在孩子看來未必是最好的,也未必適合他。人生的路很長,他終究會獨立面對,不管父母想不想放手,遲早會面臨這一天。如果不會照顧自己,媽媽怎麼會能一輩子都在身邊照顧得無微不至呢?

本來孩子從出生到長大,鍛煉的機會就有限,如果媽媽再替孩子做本該他做的事,看似是一位事事周到的滿分媽媽,實則會養出零分的孩子。有時候媽媽學會「偷懶」,卻鍛煉了孩子的獨立能力,也能促進他的成長

02、媽媽在這幾件事上「偷懶」,養出獨立優秀的孩子

有些事一定是自己做,這樣離開父母後,孩子的路才能走得更順暢,想培養孩子獨立能力,媽媽就要學會「偷懶」。

1、媽媽懶得動手

喜劇演員馬麗曾經吐槽搭檔沈騰太懶,找不出比他更懶的人。有一次兩人排練小品,喊沈騰時,他表示太餓了,坐在沙發上餓得不想起來。馬麗非常驚奇,距離電話只隔著一個茶几,可以打電話點外賣吃,沈騰表示懶得站起來

在一次節目中沈騰也說過,媽媽非常勤快,以至于自己特別懶。勤快的媽媽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孩子的一切事物也安排得妥妥當當。孩子沒有動手的機會,形成依賴習慣也就不想再去動手,勤快媽媽做得多,孩子就沒有機會做。

在孩子能動手實現的事上,媽媽能偷懶就偷懶,給孩子機會做他力所能力的事,養出勤快愛勞動的孩子。

2、懶得陪讀

很多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喊媽不停,不認識的生字喊媽,第一眼看題目覺得不會也喊媽。陪讀媽媽看起來盡職盡責,其實這個過程媽媽告訴了答案,孩子並沒有深刻思考

在做作業這件事上,媽媽如果懶得陪讀,遇到生字引導孩子學會查字典,不明白的題目可以反復認真讀題,自己分析、思考、參考課本知識。

不是遇到難題媽媽就立刻出來幫孩子解決,而是告訴他如何克服難題,讓孩子自己摸索過程。這樣他才能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對學來的知識印象才更深

3、懶得參與

在日本有著經營之聖稱號的稻盛和夫,從他27歲成立陶瓷株式會社到52歲創辦電信株式會社,將兩個企業都做到世界500強。在78歲高齡的時候仍然在為事業忙碌,接手即將申請破產的航空公司後,用了一年時間就扭虧為盈,並且贏得史上最高收益。

稻盛和夫曾經在他寫的一本書中說過,非常感謝媽媽的懶惰,感謝她對自己的事不過多參與。小時候他只要和小朋友有衝突告訴媽媽後,媽媽並不是出面幫他解決,而是會了解情況,然後明辨是非,讓他自己解決

從小媽媽懶得參與他的事,讓他學會與人相處之道,用在事業上就是懂得與合作夥伴關係的經營,最終成功。

孩子和小朋友相處,媽媽懶得參與,才能鍛煉他的社交能力。這樣的方式孩子即便受到挫折、委屈,他也會從中找出經驗,學會成長,變得自信

4、懶得干涉

事事都替孩子拿主意,孩子就會缺少主見,依賴于媽媽,等他走出家庭的時候,遇到任何事都會手足無措,不知從何處下手。孩子的事讓他自己做主,媽媽不要過多干涉,這樣才能讓他有主見,遇到事情可以明辨是非,通過分析做出正確的決定。

碎碎念:

媽媽「偷懶」並不是放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手上懶」,眼睛和腦子要關注,孩子的事給他自己動手、動腦的機會。媽媽要把握大方向,不干涉、不過多參與,多鼓勵孩子,這樣的懶媽媽才能教出獨立自主、有主見的孩子,長大後也更優秀

AD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