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幫忙帶娃,到了「這一時間」及時撤退,以免孩子未來難跟父母親近
2023/01/08

如今的年輕人忙于事業,家里的老人成為了帶娃主力軍。

老齡中心有一項研究調查顯示,目前我國老人幫助子女照顧孩子的比例高達66.47%。有老人的幫扶,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年輕人的育兒負擔,也讓孩子們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

可有一個現實狀況,大家也需要重視起來: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負責人,在孩子的幼年生活中,你們也需要參與進來。老人帶娃只能緩解一時之急,孩子長到一定的年齡之后,他們就該及時撤退,否則容易引起各種家庭矛盾。

老人帶娃到了這一年齡就該撤退

專家建議:三歲以前,孩子可以由老人幫著帶,但三歲以后,孩子上了幼兒園,這時父母要親自帶,家里老人帶娃撤退的時間最晚不超過七歲。

為何會劃分此年齡范圍呢?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解釋——

一是:老人撤離太晚,容易影響孩子個性和三觀發育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 「盡量不要讓老人帶孩子,尤其是3~6歲期間,恰好是孩子性格培養的關鍵期。」

小孩的個性發育以及三觀塑造都將在這段時間養出雛形,作為父母需要親自帶小孩,給孩子們做好榜樣力量,用言行舉止來感染著孩子,否則他們可能就容易「走歪」

另外一點就是,老人的教育理念通常與年輕子女不同,兩代人容易因為育兒問題而發生矛盾和沖突。

而研究發現,長期生活在家庭沖突中的孩子,人格可能會受到挑戰,這容易導致小孩出現「虛假自我」。

特別是當父母和老人都要求孩子「站隊」,選擇一方來支持的時候,容易導致他們內心割裂,情緒壓抑,未來甚至可能出現心理陰影。

再者,很多老人帶娃存在「隔代寵」的情況,過分溺愛會讓小孩變得自私自利、蠻橫無理,如果父母不及時糾正過來,長大以后通常很難管教。

二是:老人撤離太晚,影響孩子和父母的關系

根據育兒心理學的分析,孩子出生的頭三年將會與養育者培養出依戀關系,而情感的穩定性將會在3歲以后形成,他們將會和養育者之間產生極強的心理依賴。

如果在這段時間,孩子一直由老人來看護,與父母之間的互動極少,那麼就容易導致小孩與老人更加親近,他們無法跟父母建立更深層次的依戀關系。

所以你能發現很多留守兒童,他們長大以后會更親近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對待父母反而更加客氣和生疏,彼此好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其實就是因為孩子出生的頭三年,父母與孩子的互動太少,讓孩子長大后也難跟你們親近起來。

三是:加劇家庭矛盾,老人自己吃力不討好

有研究發現,作為代理父母的老人,他們長年累月照顧生命力旺盛的小孩,承受著孩子帶來的身體和精神壓力,很容易出現抑郁焦慮等問題。

尤其是當孩子三歲以后,將會面臨著擇園、入園等重大的變故,這些都容易加劇老人的焦慮,甚至引發各種家庭矛盾。

只要孩子稍微出現一點風險,年輕父母可能就會把責任怪罪在老人頭上,責怪他們沒有照看好,沒有盡全力,子女的態度常常會讓老人心里有苦難言,落個吃力不討好的下場。

別讓「隔代入侵」摧毀了家庭

專家們給出建議:在家庭關系中,夫妻關系永遠占據第一位,隔代「入侵」可能會使家庭關系變得更加復雜。

很多老人帶娃,伴隨著就是夫妻關系和親子關系的摧毀,其實這主要與邊界感的失控有關。

原本一個健康的家庭關系,是爸爸、媽媽和孩子,三角關系更具穩定性。

可此時老人的「入侵」打破了這個家庭的穩定性,他們入住在這個家庭中,往往會不自覺地提出自己的要求,甚至有些會對子女下命令,試圖掌控這個小家。

邊界感一旦喪失,矛盾也就應運而生。

例如,有些老人過來幫忙帶娃以后,對孫子孫女的要求無條件滿足,助長他們的「劣性」,很多年輕父母明令禁止的事情,老人也滿足。

這就會導致年輕父母在孩子面前失去「權威性」,他們日后心安理得地打破父母的規矩,這時你們想要管教,老人又過來插手,家庭矛盾也就出現了。

還有一些老人可能不太有分寸,在帶孩子的時候過多地插手子女的事情,甚至在孩子面前說兒媳的壞話,挑撥親子關系,導致小孩對母親心生怨恨,關系變得愈發疏遠。

這些「越界」無疑都是家庭正常運轉的定時炸彈,一旦哪天觸發了某根導火索,就可能爆炸。

所以, 希望各位年輕父母們不要心存僥幸,把育兒責任全部推給老人,你們現在的快樂可能是建立在未來的痛苦之上。

也希望各位老人能夠量力而行,在養育孩子時也需要注意邊界感,不要過多插手年輕父母的事情。

AD
文章
快訊